【教局打壓】
【本報訊】中學文憑試(DSE)中國歷史科在取消歷史科試題的陰霾下開考,今年中史科試題亦有問及抗日戰爭歷史,有考生坦言看到題目時有所顧忌,刻意分配較少時間回答,惟認為題目討論空間較小,相信不會出現歷史科的爭議。有資深中史科教師認為試題合格和專業,但指歷史科試題風波已對學生心理造成打擊,呼籲外界讓學校有寧靜空間培育下一代。
記者:鄧力行 周 婷
中史科卷一第一部份(b)題的其中三條分題,要求考生根據兩幅抗日戰爭時期的宣傳品及所學作答,相關題目共涉九分,佔全份卷一的一成分數。
題目提供的資料為兩幅抗日戰爭時期的宣傳品,一張是寫有「萬眾一心誓滅倭寇」的海報,另一張是繪畫了日軍笑着舉起武器慶祝徐州失陷、寫有「華北華中的日軍完全連絡」字句的傳單。
教協籲還學校寧靜空間
第一條分題要求考生從上述宣傳品中找出證據、分析兩者描繪的日軍形象有何不同;下一條分題要求舉出原因,解釋日軍形象為何出現上述不同;最後一條佔三分的分題就要求援引史實,回應是否同意「華北華中的日軍完全連絡」傳單中的觀點。
教協理事、資深中史科教師陳仁啟形容,以抗日戰爭出題常見,但歷史科試題爭議對考生造成心理打擊,尤其是同時修讀兩科歷史的學生壓力更大,但認為今年中史卷沒有觸及當局的「紅線」。他續稱,歷史科事件至今已非專業討論,批評個別「玻璃心」人士和政府向考評局大力施壓,因政治原因破壞多年辛苦建立的考評制度公信力,若連中史科也受影響實屬非常悲哀,呼籲外界讓學校有寧靜空間培育下一代。陳認為,在現今的政治環境中,試卷的設題已算「安全」。
資深中史科教師高志勇補充,題目有提及資料是宣傳單張,一般考生應有能力指出政府宣傳資料的局限,即日本宣傳單張必定站在日方立場等。
雖然題目未觸及紅線,但聖方濟書院麥同學表示答題時有顧忌,「初頭都會有顧忌,嗰題會唔會有類似(歷史科)處理」,應考時分配了較少時間,但他認為此題討論空間不多,相信不會出現歷史科的爭議。
中華基督教會銘基書院蔡同學則指,自己的答案是不同意資料觀點,認為海報是日本人用來打擊中國抗日士氣,他舉出平型關和台兒莊兩場戰役,指中國有打勝仗,更粉碎日本的「三月亡華」戰略,抗日士氣無受影響。
學生:太誇大民族主義
本身亦有報考歷史科的蔡同學坦言,至今未知一旦取消歷史科試題將如何計分,對此感到擔心,他認為試題爭議其實不大,「𠵱家有少少係為取消而取消,太誇大咗民族主義」。
考評局發言人表示,中史科題目旨在評核考生對抗日戰爭的理解,設問內容見諸於一眾教科書及其他相關著作,符合考生認知,歷屆文憑試有關抗日戰爭的題目,均與學生從民族、文化角度建立對民族、國家認同感及歸屬感的課程宗旨相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