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委會報告】
【本報訊】近期國際燃油價格急挫,本港車用汽油價格卻持續高企,引起市民不滿。消委會公佈最新本港車用燃油價格監察報告,認為本港五間油公司絕大部份時間牌價均存在「加得多、減得少」問題,而油公司更疑「食水深」, 過去七年加價累積多加了3.09元。
記者︰麥志榮
消委會最新報告發現,本港多間油公司調整售價時,出現加多減少情況。該會總結2013年至2020年首季數據,發現每公升布蘭特原油價格,以及汽油進口價,分別累積下降4.3及3.68元,但同期油站牌價卻「不減反加」累升0.1元。若將七年間汽油牌價,與汽油進口價變動比較,油公司在減價時「少減」0.68元,但在加價時,卻「多加」3.09元。
報告更顯示,本地汽油牌價與進口價,以及布蘭特原油價格的差距越來越大。消委會分析過去七年數據,發現本地汽油牌價與布蘭特原油之間的價格差距擴大了85.2%;同期間,汽油牌價與汽油進口價的差距更擴大107.9%。其中汽油售價與進口價差距,由七年前的每公升相差4.06元,增至今年首季的8.44元。
消委會指出,布蘭特原油價格自2016下半年後相對穩定,今年3月布蘭特原油和汽油入口價格,更已回落至2016年首季相若水平,不過同期稅前汽油牌價卻由2016年3月每公升7.9元,增至今年3月的每公升11.15元,比四年前貴3.25元。
議員促改革投標制度
報告又發現,油公司雖辯稱有向消費者提供不同優惠折扣,不過消委會比較2016年至2020年首季數據後,發現扣除門市折扣後,消費者購買每公升汽油價格,過去四年間亦增加2.5元至3.07元不等。
消委會總幹事黃鳳嫺指,過去四年,汽車燃油稅不變,車主支付每公升油價卻要貴3元,原因值得深究。惟油公司進口價格及成本欠透明,無論消委會或其他持份者,均難以分析,期望政府和油公披露更多數據。
香港汽車會會長李耀培指出,香港油價不合理現象,汽車會已抗議了十多年,現時消委會的分析證實了有問題,競委會早前也表明希望調查,政府不應再視而不見。近年由於樓價不斷上升,不少人都被迫到偏遠地區買樓租樓,令汽車不再是奢侈品,而成為必需品,政府應檢討油站高地價政策及高油稅政策。
立法會議員譚文豪指出,政府必須要求油公司交代更多定價資料,而為打破壟斷,油站投標制度要改革,令小型公司可加入競爭,政府亦可在油站批地條款中加入邊際利潤上限的條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