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盛遠見】中國經濟復蘇是持久戰 - 姚遠

【安盛遠見】中國經濟復蘇是持久戰 - 姚遠

在對抗疫情上,中國經濟演化出三個階段 首先,經濟暴跌,反映病毒迅速蔓延導致經濟癱瘓。

中國GDP從高位下瀉,由2019年第四季增長6%至2020年第一季收縮6.8%,創紀錄新低,跌幅近乎全球金融危機時的三倍。局勢在二月中迅速受控後政府逐步放寬限制,經濟步入第二階段「生產正常化」。

然而,各行各業復蘇步伐不一。經濟活動重啟,大公司、國有企業、工業廠商迅速恢復。但是,小型、私營和勞動密集型的企業要恢復如常困難重重,因外省工人遲遲未歸,加上消費意欲疲弱。時至今日,許多中小型企業仍只能有限度運作,掙扎求存。

這正是中國經濟目時所處的第三階段,雖然供應鏈近乎完全恢復,但需求不足,經濟尚未回復正常。換言之,阻礙經濟復蘇的瓶頸不再是供應不穩,而是需求弱於生產。經濟最終表現如何,視乎全球和國內需求復蘇進展。根據目前的進展,我們認為經濟最多只能在第二季回復至零增長,唯有全球經濟復蘇,國內刺激方案更進取,第三季才會出現緩和增長。

第三,過早放寬防疫措施,或會令各國面臨第二波疫情爆發。中國部份東北城市最近要重新實施封鎖,遏制當地疫情。對抗首輪疫情時,新加坡、韓國和日本表現良好,但近期紛紛出現局部爆發,迫使當局加強限制。因此,西方各國制定解禁方案時,必須權衡經濟發展和社會安全。

最後,疫苗面世前,疫情可能仍會定期細規模復發,經濟活動反覆中斷。迄今為止,中國的刺激方案相對保守,或表明北京預備長期作戰。

姚遠
安盛投資管理新興亞洲高級經濟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