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得就忍】經痛習以為常 婦科囊腫漸大 分分鐘手尾長

【忍得就忍】經痛習以為常 婦科囊腫漸大 分分鐘手尾長

【特約報道】女生最恆常的困擾,一定是每月都會經歷一次的經痛!不過經痛的痛楚因人而異,有些人感覺輕微,但有些卻痛得死去活來,不單影響心情,嚴重的更痛至不能上班上學,嚴重影響日常生活。

盲目養生止痛 忽視經痛或助子宮病變日趨嚴重

意想不到的是香港女生原來好忍得,去年城市大學訪問了407位20-50歲女性,七成半受訪者會依靠成藥及保健品舒緩經痛。當吃了止痛藥仍有經痛時,她們普遍會誤以為吃止痛藥太多而出現抗藥性,卻未有懷疑其他原因令經痛程度增加。要知道,抗藥性其實不會發生在一般止痛藥上,只是指當抗生素因使用不當才使其喪失藥效。坊間舒緩經痛的方法只限於普通經痛,而不能治療疾病引致的經痛,若婦女未確定經痛類別,盲目依靠坊間養生或止痛方法去舒緩痛楚,卻忽略背後經痛原因,可能會令婦科囊腫日漸脹大,如子宮腺肌瘤及朱古力瘤等。所以若經痛問題未能得以舒緩,應要及早向婦科專科醫生求診照超聲波,檢查子宮內外是否有病變。

在職女性受經痛影響卻延醫 超聲波掃描發現9 厘米腫囊

英國市場研究公司YouGov2017年的調查顯示,有9成本港在職女性認為經痛會影響她們的工作表現,痛楚令她們難以集中精神,甚至要早退回家休息,可見經痛問題對員工身體、公司運作及效率帶來顯著影響。事實上,若經痛影響生活及工作,可能已不是一般的經痛,如果痛楚伴隨血量多、腰背痛或痾嘔、有時更痛至差點暈倒,就有可能是子宮有瘤引致!因為經痛及血量多是子宮內膜異位症 (包括朱古力瘤及腺肌瘤) 的主要病徵,7成患者於20歲前已開始有徵狀, 每十位有月經的女性就有一位患病,但大多數人都未有正視此疾病,曾有研究顯示平均延診時間高達8年。子宮內膜異位症患者如能及早診治,可透過口服荷爾藥物治療,如避孕藥及黃體素,以控制炎症、縮細囊腫及減低痛楚,避免病情惡化要做手術,於子宮內腔留下疤痕,影響將來受孕。

婦產科專科醫生梁巧儀 表示,曾有年輕未婚女士慣以止痛藥舒緩經痛,痛楚時而減輕時而不斷,令患者難以集中精神。但因不能缺席工作,一直未有理會或安排時間求醫,最後發現她患上子宮內膜異位症, 透過盆腔超聲波掃描,檢查出卵巢內有直徑 9 厘米的腫囊,情況嚴重,急需做手術。

企業關注員工健康 20多間機構支持「WeCare‧正視經痛」

全球各地每年都會舉行「世界子宮內膜異位日」(Worldwide Endo March),香港區活動於 2017 起至今也有響應,提醒女性以正確及專業方法面對經痛並找出痛因 。今年透過 「WeCare・正視經痛」活動關懷及鼓勵深受經痛困擾的員工,正視經痛問題,與其亂試不同止痛方法,不如先主動向婦科醫生求診檢查經痛是否疾病引致。

香港婦女中心協會一直關注婦女健康問題,呼籲各大機構參加「WeCare‧正視經痛」計劃,希望職場可以為受影響的女生,提供更包容的工作環境。另外,計劃亦會為公司員工舉辦「別讓經痛成為習慣!」講座,醫療人士會向大家解釋子宮健康的資訊及讓員工進行自我檢測,提高他們對經痛背後的疾病有所認識及警覺。​

「WeCare・正視經痛」推行一個月已有超過20間機構參加,包括IT界、廣告界、零售界、影視娛樂界、管理界等等。

各企業機構如欲參與或查詢,可致電3111 0037。

坊間止痛方法只限於舒緩普通經痛,不能治療疾病引致的經痛。

婦團呼籲機構關懷在職女性健康及需要,鼓勵她們及早查找經痛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