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醫生寫週記:川崎,免疫,新冠 - 鄭志文

家庭醫生寫週記:川崎,免疫,新冠 - 鄭志文

近日,美國和不少歐洲國家,包括英國、法國、意大利,都發現兒童因為川崎症入院個案明顯上升。例如,在意大利西北疫情嚴重的倫巴第區貝加莫市,其中一間醫院個案急升30倍。本港川崎症個案亦有上升。

川崎症由日本醫生川崎富作於1967年描述。直至今天,川崎症的致病原因還未明,只知道是身體免疫反應,引致廣泛血管發炎,估計是某些人士因病毒感染而引發特殊免疫反應。川崎症一般影響5歲以下小童。

川崎症的診斷並不容易,因為沒有獨特的血液指標或其他化驗測試可作確診。診斷是靠臨床病徵。傳統的診斷準則是:小童持續發燒5天以上,再加上以下5項病徵中最少4項:1.雙眼結膜炎;2.喉嚨及舌頭紅腫;3.手腳皮膚紅腫或甩皮;4.身體出紅疹;5.頸淋巴明顯腫大(>15mm)。

醫生並不會墨守成規,因為及早診斷川崎症非常重要。川崎症是嚴重疾病,需要入院治療。血管發炎可以影響不同器官,甚至可引發急性中毒休克而致命。另一個川崎症獨特併發後遺症是影響心臟血管,至形成冠狀動脈瘤,影響心臟功能。所以現時診斷川崎症,會考慮心臟超聲波所顯示心臟血管的狀況,亦會檢查其他發炎指標,例如CRP、ESR等。及早診斷川崎症,就可以用藥控制發炎,減少危重病症和併發症,包括心臟血管瘤。常規藥物包括注射免疫球蛋白和口服阿士匹靈。

根據過往統計,本港2000至2011年,11年內共有2,004宗川崎症入院個案,平均一年約182人患上。每年每1,250名5歲以下小童,就約有1人患上。現時正有研究審視近期川崎症與新冠病毒感染的關係。

根據外國研究,近期川崎症患者約兩成呼吸道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呈陽性,但約八成血液中有新冠病毒抗體。這些結果顯示新冠病毒和川崎症有關。但多數不是由病毒直接感染而致病,而是感染後身體的免疫反應致病。

所以,醫生和家長要密切監察受新冠病毒感染的兒童康復者情況,考慮心臟超聲波檢查。另外,如果原本健康、非帶菌或確診小童突然出現發燒、精神委靡、紅疹、肚痛,以至休克等病徵,要考慮由之前無病徵的新冠病毒感染而引致川崎症,要及早看醫生或入院檢查。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
鄭志文醫生

想輕輕鬆鬆健康啲,記住留意健康蘋台
http://health.appledaily.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