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中愛國政黨議員建議,海洋公園救亡,可以效法大陸在海洋公園推出「慈禧菊花火鍋」。
若慈禧生前之清宮御宴曾經有一道「菊花火鍋」,食過之後,太后讚不絕口,那麼義和拳匪之亂,八國聯軍進入北京,德國軍官瓦德西與北京情人賽金花,平亂後雙雙慶功,還曾經拍拖食過一道「什剎海清燉鹹豬手」,不如也在海洋公園引進之。叫做海洋嘛,香港是一個「國際城市」,只有慈禧餐,無一道菜也紀念一下八國聯軍,恐傷害了香港住西貢南丫島之西方僑民之感情。
還有,鄭和七下西洋,亦中國海洋史之創舉。海洋公園不妨亦推出一道「三寶太監伶仃洋生劏龍躉刺身」,以涼食佐衡慈禧火鍋之燥熱,以免小孩偏食一味,回家生熱痱而夜夜啼哭。
鄭和既歸位,那麼海洋公園又豈能無本土的張保仔。據考證張保仔生前喜食又稱烏賊的墨魚,又曾在橫瀾島喜遇日本海上浪人(即俗稱「倭寇」),日方友人以河豚(俗稱「雞泡魚」)款待之。張保仔食畢大喜,雙方以孖蒸米酒各一杯結義為弟兄,奠定了二百年來日港血濃於海水的旅遊業及飲食情誼。
只海鮮也不好。香港三年零八個月日治,重光之時,英國海軍上將夏慤受降之後,往半島酒店Gaddi's叫了一客半生熟西冷牛扒,不妨亦加入改革後的海洋公園飲食餐單。
只有英方,也不太公平,八十年代初期前新華社社長許家屯獲派來香港之後,即便服巡視九龍城寨,據說在城寨內試吃過狗肉煲。是不是也該列入,大可諮詢公眾。由加強國民身份認同的角度,當然是應該的,也不是食狗肉在香港仍屬犯法的問題──這條前港英留下的殖民飲食種族主義法例,九月之後立法會可以修改──只考慮到許某在「六四」後公然叛國投奔美帝,遺臭萬年,雖然香港人討厭政治,總有點敏感。
而香港還有南亞裔居民。
中國唐代已經萬邦來朝,玄奘法師去印度求佛經,海洋公園不妨也向六十歲以上男性遊客,不分中港,每位贈送一瓶「唐明皇印度神油」。
這樣一來,都齊全了,請不請盛智文回來都沒關係,梁振英就可以做名譽主席,率領林鄭雙雙帶頭試餐之後,重新開光剪綵,嚴正宣佈再出發。然後海豚跳躍,大媽歌舞劈腿,鑼鼓喧天,綵帶飛揚,過山車翻滾,薄海騰歡,海洋公園即可宣布以全新形象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