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生物科技股炒風昨突然逆轉,康希諾(6185)早段曾急抽16.2%至285.8元,創上市後新高;午後卻轉跌,最多瀉22.8%至190元,收市報214元,較高位跌25%,並引發生科板塊骨牌式下跌,包括沛嘉(9996)插6.8%至27.3元收市。投資者學會主席譚紹興認為,生科股漸有「美股化」迹象。
記者:潘曦 余秉峰
康希諾是生科股神話,去年3月28日上市,以22元定價,首掛便爆升57.7%至34.7元;一年來長升長有,即使昨日跌13%至214元,仍累升8.7倍。在出現斷崖式下挫前,康希諾頻傳好消息,包括到A股第二上市,及針對武漢肺炎研發疫苗;剛在周一便宣佈其武肺疫苗研製取得進展,獲加拿大衞生部門批准臨床試驗。
諾誠康方挫逾8%
問題在於,近日接連有海外醫藥企業也公佈在研製武肺藥物或疫苗有進展,包括Moderna和Inovio Pharmaceuticals等;惟它們的研究結果惹質疑,例如未有經歷充份人體臨床測試。康希諾亦遭外界憂慮有同樣問題,及其疫苗未必成獨市生意,昨上午高見285.8元,午後便遭拋售,低見190元,高低位相差33.5%。
火車頭轉勢,多隻強勢生科股昨跟跌。諾誠健華(9969)插8.5%至14.86元、康方生物(9926)瀉8.4%至27.1元、康寧傑瑞(9966)跌7.6%至21.35元及啟明醫療(2500)挫6.4%至62.75元。
譚紹興指,本港生科股的升跌趨勢,與美國、加拿大的生科股有相似之處,即投資者不介意公司未有盈利模式,甚或有莊家與有關公司存在密切聯繫,早一步了解研發進度;當公司的醫藥研究有好消息,例如獲批准進入第二階段臨床測試,便趁機反手沽貨獲利。
譚紹興猜測康希諾背後有不少外國投資者,「外資大戶趁好消息出貨」,因中央結算系統(CCASS)顯示,頭十大代持券商由外資行佔多,包括高盛、花旗銀行和摩根大通等,「(股價)100元至200元嘅股票,散戶唔會掂」。
譚續透露,早在90年代從事美國的生科股分析工作,結論是推出產品到市場的成功率奇低,100間中可能僅兩間做得到;而且,世界上多間公司也在就武漢肺炎研製醫療方案,譚擔心即使康希諾最終有產品應市,亦會因市場競爭而定價相對低,認為投資這些未有盈利的生科股,有相當風險。
康希諾收入為零
翻查康希諾年報,截至去年12月底,公司收入為零,虧損達1.57億(人民幣.下同),期內因應經營及投資活動,耗用約9.7億元現金;靠去年上市集資11億元,才保住1.23億元淨現金流入,猶如靠融資維持營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