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小米(1810)公佈,首季收入497.02億元(人民幣.下同),按年升13.5%;盈利按年跌32%至21.63億元,非國際財務報告準則計量(Non-IFRS)經調整淨利潤為23億元,按年升10.6%,勝市場預期。
記者:梁延宇
智能手機方面,首季收入達303億元,按年增長12.3%。期內智能手機銷量達2,920萬部,按年增長4.7%。智能手機平均售價為每部1,038元,按年升5.2%,主要由於5G及其他高端智能手機型號拉動所致。
而IoT與生活消費產品部份收入為129.8億元,按年增7.8%;互聯網服務收入達59億元,按年增長38.6%,佔總收入比達到11.9%。
首季手機出貨續增長
小米首季海外市場收入為248億元,按年升47.8%,佔總收入一半,是首次收入貢獻佔比達一半。中國以外地區收入主要來自印度、印尼及西歐。小米稱,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的市場佔有率上升至11.1%,排名全球第四,是五大手機廠商中僅有的兩家維持出貨量同比增長的廠商之一。
根據IDC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統計,小米首季手機出貨量為2,950萬部,按年增約170萬部;全球排第二的華為出貨量為4,900萬部,按年跌逾1,000萬部。
同期小米在中國的市佔進一步被華為侵佔,華為市佔按年升7.1個百分點至42.6%;小米市佔按年跌2.1個百分點至10.6%。
有指因Google自去年中停止向華為提供Android(安卓)相關服務,令部份海外華為用戶轉用小米手機。對於海外市佔增加,是否因為華為所致,小米僅稱手機市場在海外仍有較大發展空間,料能高速增長。而對於中國市佔下跌,小米總裁兼代理首席財務官王翔指,市場競爭一向激烈,公司會繼續以雙品牌等策略去應對。
稱供應鏈情況「可控」
對於中國日後可能實施反制措施,打壓小米的晶片供應商高通。問到公司有何對策,王翔表示,現時供應鏈的情況「可控、健康」,並指「願意跟每個國家的供應鏈做朋友」。
中國以外最大市場印度方面,王翔表示該國在3月25日全國實施「封城」,實體店無法開門,對銷售大受打擊,但集團近日開始復產,回復程度已達六成,認為消費者需求的反彈和中國市場相似,而歐洲市場現時恢復至疫情前九成水平。
對於恒指公司稱8月季檢將接受同股不同權(WVR)、第二上市的大中華公司為恒生指數,王認為對港股有重要意義,能增添活力,此調整對港股有良性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