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政府向立法會申請撥款54億元公帑拯救海洋公園,但財委會至今未放行,關鍵原因是當中約31億元其實是用來還債,但港府及公園一直未公開詳情,包括貸款來自哪一間銀行。本報收到來自銀行界消息指,有關貸款來自中銀香港,有可能是銀行提早「call loan」收回貸款,結果令海洋公園瀕臨倒閉危機。立法會議員朱凱廸質疑有關貸款可能由政府「包底」,拯救海洋公園只是煙幕,背後可能涉及動用公帑為中資銀行「填數」。
記者:劉美儀 佘錦洪 麥志榮
朱凱廸昨在facebook指出,政府今次申請撥款,以救亡海洋公園為包裝,引誘立會用公帑清還商業貸款,目標可能是幫中資銀行解窘。他引述本報左丁山專欄指出,有銀行界人士推測,今次海洋公園陷入財政危機,可能是銀行逼宮追討貸款所致,如立會不撥款,海洋公園不能還款,銀行就要為30億貸款撥備,損失慘重。
促引特權法查問
根據政府提交的海洋公園54億救亡計劃,31億是用作償還「商業貸款」,包括6月底到期償還的20.7億元無抵押商業貸款,但政府提交財委會文件並無交代貸款詳情及涉及哪些銀行。有來自銀行界消息透露,原來海洋公園2006年中籌組了15年期合共41.625億元商業銀團貸款,當中涉及中銀香港、星展及匯豐等多間銀行,貸款原本2021年中才到期,但公園未到限期已提早償還全部貸款,之後再融資,改為與中銀香港進行雙邊貸款安排,但有關貸款金額、條件及還款期從無向外公佈。
另一銀行業人士向本報指出,一般貸款會列明借款人的財務狀況要求條款,例如盈利及負債比率等基本指標,倘水平有所偏離便可觸發違約或追討欠款,不排除園方財務水平不達標觸發銀行施壓甚至追款;但業界亦指,海洋公園是法定機構,背靠政府支持,與一般借款人有別。
朱凱廸指,政府及公園代表申請撥款時,故意將討論方向帶去集體回憶及動物保育等情感方向,似有意避開最關鍵的財務問題。他指2016年海洋公園入場數字已開始回落,明知公園已經有20多億元債務及無抵押品下,「邊度會有銀行喺呢個情況再去借錢」,質疑是否有人存心認為政府會「包底」,甚至是否政府繞過立法會出面作「隱藏擔保」,又指用31億公帑還海洋公園神秘債,當中蓋住的「金融臭屎」可大可小,認為財委會應動用《立法會權力及特權條例》賦與傳召權,傳召銀行代表到立會解釋,並交出相關文件。本報昨就海洋公園貸款問題向中銀香港查詢,發言人稱不評論個別客戶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