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專題:蔡英文第二任期還看中美台制衡角力

兩岸專題:蔡英文第二任期
還看中美台制衡角力

台灣總統蔡英文今日宣誓就職,展開第二任期。她首個任期的民望如過山車般大起大落,2017年曾因「一例一休」、「年金改革」等政策影響,民望一路下挫至不足30%,後來香港反送中、武漢肺炎抗疫有功,民望急升至70%。然而,民望高企主要因為香港反送中助攻、大陸打壓等外在因素,而非內政獲肯定。評論認為她在第二任期必須先把個人聲望轉化成內政的改革動能。蔡未來將繼續面對兩岸關係僵持的局面,以及看似有利卻危機四伏的美台關係。外界對蔡英文未來的部署拭目以待。
記者:李止渝

兩岸關係是台灣迴避不了的議題。大陸近年文攻武嚇,由去年1月初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發表《告台灣同胞書》四十周年講話,定調九二共識為「海峽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共同努力謀求國家統一」,實現「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目標,近期,更派航母遼寧艦及軍機頻密繞台,也在國際舞台上挖走台灣邦交國,要求國際組織將台灣拒於門外,在各方面都力圖將台灣變成「中國內政問題」。而「九二共識」的解釋,蔡英文同日已表明台灣絕不會接受一國兩制,這可算是蔡上任以來對兩岸關係發表最強硬回應。

蔡英文未來四年任期所面對的兩岸關係及經濟發展問題,將會是另一項挑戰。

2017年蔡英文曾因「一例一休」、「年金改革」等政策,導致民望急速插水。

因抗疫措施的成功,令蔡英文於國際政治舞台上成為最具代表性女領導之一。

料以八字箴言維持現狀

兩岸關係低迷,蔡英文就職演說會否提出新的兩岸論述令人關注。台灣智庫諮詢委員董立文認為蔡大概會以維持現狀為主:「蔡英文總統在兩岸論述上,一貫穩健及no surprise(沒驚喜)。她對於兩岸關係的立場,早見於1月11日當選後的八字箴言『和平、對等、民主、對話』,並將繼續以不挑釁、不妥協的取態面對大陸。」蔡英文今年1月13日接受BBC專訪時說得直白:「自治的台灣主權不容置疑,這個問題也沒有協商餘地。」

台灣時事評論員楊實秋也認為,蔡英文在兩岸關係不會有太多變動,「因為習近平去年的妄動,已親手將國民黨打垮在地,『九二共識,一中各表』變成習口中的一國兩制後,失去了原有的彈性,國民黨支持度也跌至不足20%……民進黨目前在兩岸論述上已沒有對手,蔡英文只需要喊『中華民國』或『中華民國台灣』,就可以滿足大部份的台灣人,用不着變動。」他也提到英派立委蔡易餘上周提案刪除《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第一章總則第一條「國家統一前」,後來改稱為「台灣前途發展」,自行撤案,海基會及陸委會的首長也未出現令大陸感意外的人選,反映出蔡英文乃至民進黨知道將保持兩岸論述及關係彈性的重要。

於去年7月,蔡英文展開加勒比海友邦出訪行程,並過境美國兩天,AIT主席莫健等人更高調登上總統專機迎接。蔡英文fb專頁

重量級議員致賀 支持友好關係

從北京立場出發,如蔡英文的連任演說能回到2016年就職基調,即1992年海基會、海協會的認知,以及「依據中華民國憲法、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及其他相關法律」處理兩岸事務,兩岸關係短期內應可回穩。另一種可能是,蔡英文僅重申八字箴言,繼續強調「中華民國台灣」論述,以「中國」取代「中國大陸」或「對岸」說法。北京透過各渠道表明,認定「中華民國台灣」論述也是一種變相台獨主張,不可能成為兩岸之間的政治基礎。

重要程度不亞於兩岸關係的美台關係,是蔡英文另一受關注的要點。蔡英文上任後首個外交亮點,是與美國總統特朗普通電話,其去年四日三夜的「過境外交」,更被指為歷來最高規格。近年美國也通過了《台灣旅行法》、《台北法案》,而其通過的《國防授權法案》則言明支持對台軍售,鼓勵美國軍艦定期通過台灣海峽。美國目前正史無前例地強化美台關係,台灣外交部上月更與美國在台協會(AIT)發佈聯合抗疫聲明,聲明的格式等於承認台灣的官方地位。種種動作顯示美台關係已打下相當深厚的根基。台灣外交部官員日前透露,包括美國國會參、眾兩院台灣連線主席及重量級議員,也將以影片或聲明致賀。

「過去四年,中美台三方關係往往是:美台關係改善時,大陸就懲罰台灣,然後美國再加碼支持台灣。」董立文提到,三方惡性循環的結果,就是台、美關係越來越接近,兩岸關係越來越疏遠。大陸國安部直屬智庫「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本月上旬的內部報告指出,因武漢肺炎「全球反大陸的情緒創下1989年天安門鎮壓以來的新高」。按董的觀察,習近平也想緩和屬重中之重的中美關係,「台灣或許是緩和中美關係的最佳切入點。」這也是為何他認為「從北京到華盛頓,經由台北最近」,認為兩岸關係及美台關係有同步升溫的空間。簡言之,兩岸關係緩和的門檻很低,基本上取決於習近平態度。

抗疫表現成全球典範

宏觀而言,美台關係遠不止於雙邊關係,而是直接關乎到台灣在國際舞台的地位。尤其在武漢肺炎疫情下,台灣抗疫表現傲視全球,美國積極牽頭,聯同日本等盟友,多次向世衞要求讓台灣參與第73屆世界衞生大會(WHA)。縱然在大陸阻撓下,台灣終未能出席,但在WHA前日(18日)開幕後,美國、日本、台灣邦交國洪都拉斯等國家都力撐台灣。其中美國衞生部長阿札爾(Alex Azar)強勢地表示:「台灣作為觀察員參與世界衞生大會非常重要,台灣能帶來有益的防疫觀點,並介紹足以作為典範的應對措施。」

蔡英文政府未來四年向美國靠攏是可期之事,而楊實秋則謹慎提到,美台關係越是升溫,就越是危機四伏。「約翰甘迺迪總統曾說過National interest is more powerful than ideology(國家利益遠比意識形態有影響力)。」楊表示,美國以戰爭救國有史為證,而特朗普在防疫工作未如人意,國內經濟不佳,一場不在本土發生的戰爭有助振興經濟及連任,戰場的絕佳地點則為兩岸,故此美國及歐洲在WHO事件罕有地為台灣發聲,更須密切留意。不過,他也指出「蔡英文會利用目前的情勢,跟美國要一點籌碼,例如重返國際社會」,但再三提到台灣千萬不要成為別人(美國)在武漢肺炎下的提款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