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治香港其實不難 - 利世民

管治香港其實不難 - 利世民

香港或許是本難讀得通的書,但要管治這個城市,其實不難。曾幾何時,安居樂業已足以讓大多數保守的香港人感到滿足。挑戰權威絕非主流文化。就算近幾十年高等教育普及,大多數人亦只會將手上文憑當作力爭上游的一張入場券。一般中產白領常掛在口邊的一句是:「畢業之後,完全忘記晒學校教過嘅嘢。」

話雖如此,教育卻是深入民心的集體信仰。究竟書中是否真的有黃金屋?不重要,重要是大家都相信教育制度是公平亦功利:「假如公開試唔考,又冇評分,咁辛苦讀來做乜呀?」

填鴨式教育,結果是知識的消化不良。我無意貶低這種求安穩的務實價值觀,但實情是教育和考評制度本來存在的目的,就是要倒模地量產安份守己的沉默大多數。

不過,任何大規模意識形態社會工程,大前提是必須要讓受眾相信「一切都是為了你的自身利益」。十幾年前,政府吹奏兩文三語的實用價值,普通話補習教師的需求亦明顯增加。不過,當家長見到普教中是為了建立民族認同,便漸漸出現反對聲音。反國教亦應作如是觀。

將以上論點推而廣之,其實任何公共政策只要讓港人覺得是關乎自身利益,自然會得到大多數人支持。偏偏梁振英和林鄭月娥,不但毫不掩飾傀儡政府的真相,更要將北京指派的任務,赤裸裸地呈現在香港人面前,以致中港矛盾難以化解,將香港推進至目前的對立局面。

反國教事件是香港政治文化轉向的一個重要分水嶺。為何特區政府沒有從中得到任何教訓?教育局高調抨擊考評局,無異於宣告教育必須為政治服務,亦衝擊着沉默大多數一直信奉的制度。政府與市民的距離又再被拉遠,往後日子亦將更難施政。

北京不信港人 港人何以信北京

幾年前特首選舉,曾俊華和林鄭都以修補撕裂作為綱領。記得當時我曾講過:「就是因為當曾俊華是朋友,所以希望他不要當選。」中共迷信權力,不會放權。北京眼中,特區只是代中央執行政策;傀儡要取信於權力核心,必須表現出絕對服從。任何人出任香港特首,執行國家任務時,亦必須高調行事。結果,無論誰出任特首,都只可以一次又一次出賣香港,成為眾人公敵。

這個城市不難管,關鍵只是四字:「香港優先。」只要令大多數人真心相信,一切公共政策都是為港人利益而設。畢竟,有選擇的話,我相信絕大多數香港人寧願做沉默的大多數。香港優先,前設就是香港有說不的權利。有自由說不,不等於事事說不。只要北京的國家利益,與港人的個人利益一致,我看不到務實的香港人會對好處說不。

換句話說,北京不信香港人,香港人自然亦不信北京。就連一條中學文憑試題目,也要絕對政治正確,反映北京與特區完全不信任香港人的個人判斷。多數香港人可能在畢業數年後,已經完全將灌輸的內容拋諸腦後,但從今以後他們一定會記得,教育是政治任務,政治任務就是要個體服從權力,犧牲個人利益。有能力的家庭,不論意識形態取向,最徹底的選擇是移民,其次是送子女到國際學校。沒有選擇能力的家庭,就只會對扭曲的社會和制度懷更大怨恨,更加見不到希望。所謂的管治也如此再進一步陷入困局。

利世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