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兩會】
【本報訊】每年兩會公佈的中國全年經濟增長目標,都是全球關注的重點。今年武肺疫情橫掃全球,中國經濟雪上加霜,首季GDP同比-6.8%,全年GDP增幅幾乎可肯定是改革開放以來新低,內地評測機構普遍估計,全年GDP增速或只有3%。現時外界關注中共在兩會如何表述GDP增速,如實公佈還是索性不作GDP目標。不管如何,首季GDP大跌,無疑已打亂習近平在今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大計,經濟若繼續不景亦會打擊中共管治合法性,故相信兩會會強調以「保就業」為首的「六保」國策。
中國GDP向來由「三頭馬車」拉動,即消費(內需)、投資、出口。前年起的中美貿易戰、香港去年的反送中,以及今年的武漢肺炎疫情,持續衝擊中國經濟,定單及投資減少,「三頭馬車」嚴重走樣,第一季度GDP竟同比下降6.8%。疫情仍在全球蔓延,內媒、21經濟網認為:「疫情何時控制住、何時結束,對經濟將造成多大影響,是未來最大的不確定性。」兩會召開前夕,國務院17日突然發文支持西部大開發,改善生態、經商及創新環境等,看似是有意加強內需,提振經濟。
武漢肺炎疫情鐵定影響了兩會總理工作報告的經濟增長目標,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劉世錦及發改委屬下的國家信息中心首席經濟學家祝寶良上月放風:「全年能夠實現3%左右的增長,就是一個很大勝利。」
經濟「三頭馬車」全停擺
現時「公開或不公開GDP增速目標」,成為了中共的難題,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一鳴認為:「目標定得過高,實現起來就有難度,目標定的過低,又不利於引導市場主體預期。」建議索性不公佈GDP增長目標。中共中央政治局上周五(15日)討論國務院擬提請的「政府工作報告」,會議結論不提去年經濟成績,重點論述防疫情、保經濟,稱「中國發展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
時事評論員林和立向本報表示,中共政權的合法性源於GDP增長,如果公佈全年增長目標只有3%,會打擊一般人對中央的信心,影響習近平在黨內的威信。他認為,中共選擇不公佈GDP增長目標,再用「與去年相約」或「比外國稍高」等籠統的用字蒙混過關,將可減低習近平及李克強因為經濟失利而帶來的壓力,因此他傾向相信中共不公開數字。
兩會或大談「六保」穩就業
若然中國公佈的全年GDP增長目標真的只有3%,相信亦會打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內地專家估算,今年中國GDP增長要達5.6%,才能達成這個「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林和立認為只能延遲一至兩年,不過這樣同樣打擊習的威信。
現時中央領導人在兩會前除強調小康社會,亦大談「六穩」的強化版「六保」(保居民就業、保基本民生、保市場主體、保糧食能源安全、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和保基層運轉),保就業成為六保之首,內地經濟學者以一系列的內地數據,估算中國現時失業率約10%。
香港浸會大學新聞系高級講師呂秉權向本報表示,太平盛世下中國經濟數據已有水份,面對現時困境,為了達成任務,習近平只好向地方「捽數」。
他補充「如果強行捽數,只會造成大家做假數,出現逆市場操作,包括要不同單位承包消費,購買不必要的用品,以達成內需指標。」即使身處種種不明朗經濟困境,中國統計局已在4月宣佈,中國已基本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