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隔不到半年,美國藥廠Moderna對付武漢病毒的疫苗通過第一階段測試,確定疫苗能產生有效克制病毒的抗體且對人無害。科學家們希望在7月擴大測試,目標是到秋天有疫苗應市。速度之快,打破研發疫苗需時起碼一至兩年的紀錄。抗疫之戰似是亮出曙光,消息刺激華爾街大升自不待言。
封城置經濟於死地
武漢病毒不好對付,原因之一是不少人中了招卻毫無症狀,形成隱形傳播鏈。若無專門藥物或疫苗,抗疫三部曲——測試、追蹤、隔離——殆為指定動作,其要義是作大包圍以切斷傳播鏈。代價是凍結經濟。好些遵從三部曲抗疫的國家陷入了負增長,須大增開支以撐經濟、保民生。
三部曲倘能包保有效阻止病毒擴散,咬實牙關忍一時之痛,且也罷了。可是彈指之間病毒已蔓延全球,甚至闖進白宮、克里姆林宮。既是防不勝防,堅持走三部曲而置經濟於死地,此又豈為明智之舉?難怪從美國到南美智利、哥倫比亞、巴西紛紛爆發騷動,抗議鐵腕封城隔離。
病毒爆發之初,世衞反對封關鎖國,指只消有一個隱形病患者突破防線,封關鎖國將前功盡廢。鐵腕防疫雖無切斷傳播鏈之效,卻助長種族歧視,有損社會和諧。事實上,當時無論歐美皆有人對東方人當眾凌辱甚至毆打。香港醫護界眼見形勢危急,醫療系統有崩塌之虞,要求封關抗疫。林鄭即拿世衞的歧視論作擋箭牌,甚至反指他們罷工勸諫為政治脅迫。不用說,世衞及林鄭都先後打倒昨日之我,以三部曲為抗疫之獨步單方。
三部曲的權威來自科學。病毒爆發,上海科學家第一時間確定其基因圖譜,讓舉世科學家能鎖定測試、追蹤的目標;即使未有藥物或疫苗,亦能針對病毒採取隔離措施。若無基因科技確定的目標,抗疫唯一辦法將是消極對付:三十六計,走為上計;像2,000年前的桓景那樣,登高避疫。有超級公路、高鐵、飛機之助,現代桓景的避疫路線迂迴曲折卻又迅速快捷、無遠弗屆——歐美日本先是從武漢撤僑,繼而香港人為避疫而逃離武漢、日本、英美、秘魯、印度以至巴基斯坦等地。這般避疫,後果之一是讓病毒沿着隱形傳播鏈瞬即擴散全球。
毋庸諱言,基因科技的突破,讓人們對科學家抗疫的本領萌發不切實際的憧憬。科學家深入病毒的蛋白質分子結構,了解其入侵人體細胞組織肆虐的途徑和辦法,但掌握的病毒知識仍遠遠追不上現實抗疫的需要。譬如科學家至今依然弄不明白何以黑人的致命率特別高,小孩、婦女染病的比例何以相對偏低。他們甚至未能確定病毒潛伏期之長短、測試陰性而「復陽」的機會有多大,那又何以有效阻止隱形病患者通街走?
這些關乎病毒傳播途徑的基本問題既欠明確答案,抗疫章法大亂,意料中事。君不見病毒爆發之初,美國專家不都否定口罩的防疫功能嗎?世衞不也認同除了醫護人員,一般人沒有需要佩戴口罩。林鄭且勒令戴了口罩的手下亦得馬上將之除下來。誰料得到不旋踵,同一個林鄭卻撒下數以億元計的公帑生產底褲口罩。所謂科學抗疫云乎哉?
誠然,抗疫三部曲確是建基於科學,貫徹其事理應能有效切斷病毒傳播鏈。證諸事實,俄羅斯、巴西以至不少非洲國家的疫情可仍在升溫,三部曲是否有效不辯自明。反觀香港、台灣、澳門,雖然沒有像歐美國家那樣凍結經濟、封關、鎖國、罷市、人人家居隔離,而疫情相對輕微。足見抗疫沒有獨步單方。要緊的是人人能本着平常心,從自身做起,提高警覺,戴口罩、勤洗手、避開人多的地方,當能防止病毒擴散。
人命與經濟,兩者之間從來難以取捨。不辯的事實是,三部曲抗疫,代價大得無以倫比,卻成效存疑。職是之故,不少歐美國家一見疫情稍為緩和,即急急冒着疫情二次爆發之險而解封經濟。抗疫無疑須建基於科學實證。然而當科學家猶在摸着石頭過河之際,膜拜科學,以凍結經濟為抗疫之唯一選擇,此又與迷信何異?
楊懷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