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股估值偏高 恒指「空心化」

科技股估值偏高 恒指「空心化」

【本報訊】同股不同權及第二上市股份,按諮詢結果可納為恒指成份股,雖然暫定股份比重最多僅5%,但因該類科技股估值通常偏高,對恒指構成及波動性會產生影響。現時在港上市的同股不同權股份及第二上市股份僅三隻,包括小米(1810)、美團(3690)及阿里巴巴(9988),均是新經濟股,但三家公司市盈率均高於20倍,相較現時恒指成份股平均市盈率9.66倍及市賬率約1倍,明顯估值存在泡沫;故新增上述股份至恒指成份股,將導致恒指當前估值及市賬率提高,變相使恒指「空心化」。

在美國上市的中概股亦可能受吸引而回歸,惟當中良莠不齊;中概股在美上市,交易時間在國內晚上,文件亦須以英文披露,故內地投資者較少接觸。若轉至港股第二上市,加上披露以中文為主,故可吸引更多國內資金;若被「染藍」,更能吸納被動買盤,讓中概股估值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