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是「518韓國光州事件」40周年,湊巧半年前香港理大圍城事件進入最激烈的其中一天,黃耀明前晚在fb進行直播音樂會,唱出林夕填詞的逆權新歌《自由之夏》,歌詞中形容抗爭者「用汗血追我逆權夢」,感動網民。他指港人熱愛韓國文化,也應該認識韓國爭取民主運動中非常重要的一個里程碑「光州事件」,之後他接受《蘋果》訪問,直言歌曲是「表達咗一種不死嘅決心!」
今年是「518韓國光州事件」40周年,看似跟港人無關,偏偏又撞正理大圍城半年,黃耀明前晚在其facebook專頁進行直播,他以「唱在瘟疫蔓延時」作主題舉行音樂會,提及「光州事件」,又提到前晚是「517國際不再恐同日」,請來議員陳志全(慢必)及中大社科院助理講師暨韓國文化研究學者鍾樂偉做嘉賓。
直播於晚上10時許開始,明哥首先獻唱達明一派《忘記他是她》,之後他與慢必談論「國際不再恐同日」,提到1990年當日世衞(WHO)正式將同性戀從精神病名單剔出,他們亦在同一年宣佈出櫃。明哥指現時同性戀常仍受到不同程度的暴力對待,希望大家可以改進。明哥其後接連唱出《車路士的男孩》和《回憶有罪》,他指《回憶有罪》是去年六四30周年的歌,談及昨天是「518韓國光州事件」40周年,明哥稱雖然光州事件是韓國的事,但既然韓國文化影響不少港人,所以也應認識一下,他說:「歷史一定要記得,否則就會變成一個空蕩蕩嘅殼。」唱畢,明哥再講:「願廣場上聲音不會滅。」
物色韓歌手合唱 搶閘分享
鍾樂偉接棒現身,他先介紹光州事件由來,指1980年的光州事件與1989年的六四事件有點類似,提到不少韓國人擔心港人會步他們的後塵。之後明哥唱出全新作品《自由之夏》,此歌原曲來自韓片《1987:逆權公民》片尾曲,由林夕填上廣東詞。明哥首次演唱此曲,他臨唱前還強調未編好曲,未完成製作,但急着與港韓兩地朋友分享。
明哥昨早6時在其fb再發佈《自由之夏》的另一版本,獻唱前並補充說:「香港人一向對韓國文化非常熱愛,但我覺得最值得香港人去學習嘅,係韓國對民主運動嘅追求。」晚上明哥接受《蘋果》電話訪問,他首先介紹《自由之夏》:「呢首歌係韓國80年代一首爭取民主歌曲,好似我哋喺天安門事件時候,好多人會唱《血染的風采》同《自由花》。」提到創作過程,明哥說:「上年11月有韓國朋友提議,我哋香港人不如唱吓呢首歌,我本來聖誕節時想搵韓國朋友一齊合唱,想有韓文部份加廣東話部份,但係一直都未搵到合作歌手,經鍾樂偉提醒,近日咁啱紀念光州事件,就自己出咗首歌先。」
記錄抗爭 將悲憤化作力量
講到新填上的詞,明哥說:「其實林夕嘅詞係盡量貼近原裝版本,再加自己嘅意思,好簡單,但係表達咗一種不死嘅決心,記錄咗抗爭運動,有一種傷感,但同時化悲憤為力量,畀咗我哋一種沉着嘅力量,希望可以繼續向前。」明哥指前晚演唱之後,收到很多迴響,大家都覺得開心及受鼓舞,他最後指:「希望可以透過音樂創作,填補大家喺呢個咁壞時候心靈上嘅空洞,希望可以滋潤到覺得好沮喪嘅心靈。」
韓國5.18光州事件發生於1980年在光州及全羅南道有市民發起民主運動,當時掌握軍權的陸軍中將全斗煥,下令武力鎮壓運動,造成大量平民和學生死傷。直到1996年8月全斗煥被判死刑,事件才得以平反。
採訪:翁可人
《自由之夏》歌詞
作曲:文勝賢
填詞:林夕
何止像造了幾十年夢
覺醒原來活於驚恐
如手足失散但所有面容
似水倒映星空
無非用汗血追我逆權夢
還祈求無名氏也認同
如果枷鎖會換取到自由
記憶的傷口痛都不覺痛
若那天出現 也不枉這年
如詩短促青春閃爍若電
如夢仍沒有如煙
能令世界改變的初心不變
你我都未枉命中這一戰
會看到那天
要看到那天
我信有那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