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特區政權及建制派,明顯已把反攬炒定為9月立法會選舉工程的主軸,指斥民主派要攬炒,希望能把那些不想攬炒真的出現的中間、淺黃、淺藍選民爭取過去,防止民主派在立法會取得35+。
我在多篇文章已指出,民主派並不想攬炒,只是希望在取得35席後,能有足夠憲制力量去迫使中共讓步,讓香港回到民主路,並要特區政權為過去對港人的傷害問責及彌補。導致香港真攬炒的,是特首在強大民意出現後仍不肯讓步,是中共不理國際社會關注,扼殺一國兩制和香港的高度自治。但我預見中共怎也不會退讓,故推算真攬炒會是香港的宿命。我個人也不想真攬炒出現,只是看見它必會發生,就呼籲大家要有置之死地而後生的決心。
多個民調顯示,自反送中爆發以來,不滿特區政權的港人達七成以上。但在去年區選,投票支持建制派的仍有約42%,故肯定有不少選民是含淚投票支持建制派。這些港人非常不滿特區政權,不想攬炒,但又沒辦法改變現在的亂局,故相當困惑及無助。弔詭的是,這些含淚投票支持建制派的人實在掌握了破局的鑰匙。
爭取建制含淚票轉投泛民
民主派經反送中運動及中共強硬路線在香港抬頭,已不能不團結起來。以區選的結果去推算,即使最終未能取得35席,整體議席數目與建制派必會拉近,那麼亂局在議會及街頭只會持續下去。這也是說,即使這批選民在9月選舉繼續含淚支持建制派,局面都不會有改變,甚至會變得更差,只是不會一下子從懸崖跌下去,但香港仍難逃攬炒的終局。
若民主派能取得不止35+,甚至出人意外地達到40+,那才能向中共發出清晰的政治訊息,香港絕大部份人都不想見到攬炒,希望中共能讓步,使香港走出攬炒的宿命。這是否不可能?若在立法會選舉,在五區及超區,黃藍之比能由58%對42%變為64%對36%,並假設能成功平均配票,民主派的總議席數目就可達到:新西七席、新東七席、港島五席、九西五席、九東四席、超區四席。以新西為例,若黃藍對比是64%對36%,建制派即使只派出四張名單,各張亦只能得9%,但民主派的七張名單會各得9.14%,就有機會取得七席。
若真能達到「七七五五四四」共32席,而不只是「六六四四三三」的26席,加上傳統功能界別的十席(以這民情,飲食界、工程界和建測規園界的席位應也可取得),民主派就可達到40+。
但要把黃藍對比變成64%對36%,是否天方夜譚呢?以區議會選舉結果來推算,只要投票支持建制派的120萬選民中,有約18.5萬人(即總投票選民約6%)是含淚投票的,而他們現在願意破釜沉舟,轉為支持民主派並一同配票,就能出現出人意料的40+。我相信這結果如區選的結果,會是極度震撼。見到這結果,中共是不能不重新思考現在的強硬路線能否持續下去。
有人會說,這是否一場豪賭?這些含淚投票支持建制派的選民,會否有膽量走這一步?如我之前說,真正的危機並不會在今年9月選舉後民主派在立法會取得過半議席就即時出現,而要在下年5月否決財政預算並令立法會被解散,到下年10月重選出來的立法會仍是民主派過半,攬炒的真正危機才會出現。故此,這些不願再含淚投票支持建制派的選民,如在跟着的一年,發現中共即使見到這結果也不肯讓步,到重選立法會時,仍有機會再改變主意,再次含淚,令民主派不能第二次取得過半議席。
所以,他們並不用「一鋪過」豪賭,而是充份運用手上的籌碼,在這時候進行對自己最有利的博弈,再見機行事決定下一鋪如何下注。以現在的全球局勢,西方國家在未來一年,必因疫情對中共施加更大壓力。因此,促成40+是當前局勢下進可攻退可守,或至少是利多於弊的一注。聰明的人應能看見這點。
戴耀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