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工場有單接 失業人士有餐開 15蚊不頹飯 雙贏配對

食品工場有單接 失業人士有餐開 
15蚊不頹飯 雙贏配對

【疫境送暖】武漢肺炎疫潮下百業蕭條,政府統計處4月公佈1至3月最新失業率升至4.2%,停課使專營學生飯盒的食品製作工場暫停部份業務。為了讓這些失業人士兩餐溫飽繼續有定單,同時令失業人士兩餐溫飽,兩位有心人設計一個名為「壹屋兩餐」的配對平台,眾籌善款,為有需要人士提供三個月短期飯盒援助,實行民間自救。
記者:陳詠恩

丹尼食品參與「壹屋兩餐」計劃,將以成本價向荃灣區有需要人士出售飯盒。壹屋兩餐提供圖片

學校停課,專營學校飯盒的中央廚房也需節省人手。丹尼食品提供圖片

計劃由設計公司One Bite Social負責人梅詩華和換物平台「執嘢」發起人尹寶燕發起,二人僅花一個月時間籌備。四月時,她們察覺很多留家工作的人化身大廚煮出一手好菜,同時亦有不同行業的人漸漸經濟拮据,「冇諗過香港呢個咁發達嘅城市,竟然要為兩餐擔憂。」尹寶燕說。她知道美國有社企在疫潮下照顧貧民食物需要,遂構思「壹屋兩餐」網上平台,讓人小額捐錢贊助有需要人士以15元購買飯盒。梅詩華說:「例如本身個飯盒係25蚊,你資助10蚊,另一個人就可以15蚊買到。」

雖然飯盒只是15元,但不是「頹飯」,餐單包括法式紅酒燴牛肋飯、黑松露豉油汁豬扒飯、松蟲花蒸雞球飯,間中有素食選擇,符合衞生防護中心建議「三低一高」原則,「我哋唔止係財政上幫人,都想係心靈上幫到,good food good mood,食得好,心情會好啲,唔止想幫佢哋解憂,亦想幫佢哋打氣,呢個就係防疫基金未必做到嘅嘢」。

葉本懋(左)及陳家銘均認為參與計劃可幫到有需要人士及建立企業形象。何量鈞攝

荃灣作試點 為期三個月

政府前後推出兩輪抗疫基金,惟遠水未能救近火,大批打工仔即使未被炒魷,也要減薪,甚至放無薪假。二人思考計劃時,率先考慮被政府下令暫停營業的受影響人士。梅詩華認為,計劃能填補現時社福機構的缺口,因這些行業人士可能剛失業或暫時停工,未接觸社工或社福機構,「仲係喺掙扎點,如三餐中淨係食一餐,或者只食隔夜嘢減低支出,但未過到心理關口去食物銀行,我哋提供過渡支持,如果之後連呢個飯盒價錢都負擔唔到,可以轉介去食物銀行或者其他社福機構」。另有很多人自覺有餘力捐錢,亦有餐廳和食品工場生意減少,她們會主動聯絡這些食品工場和餐廳,對方以接近成本價出售飯盒,維持員工工作,再由計劃主辦方負責運費,送到區內吉舖作領取點,連吉舖都可保持人流,達至四贏局面。

梅詩華指食品工場和餐廳的閒置時間不同,所以要花不少時間協調,為確保定單量不會太少,不同公司會輪流負責一星期飯盒製作。

計劃首個試點是荃灣區,其中一家參與的食品工場是專營學生飯盒的丹尼食品有限公司,屬本港龍頭公司,業務拓展總監陳家銘指以往負責100間中小學、幼稚園及辦公室飯盒,原本日產三萬多個飯盒,疫情下亦告停止,600名員工被逼放無薪假,幸好他們亦製作即食急凍食品,最近市民多了留家自煮,有助銷情倍升,工人繼續有工開。

銷售總監葉本懋指,「壹屋兩餐」與公司現有學生餐盒業務運作大致相同,公司很快決定參與,並重新調製配方,以符合成年人口味和食量,預算每日製作100至150個飯盒。葉本懋認為計劃可幫人,亦有助企業建立正面形象。

計劃推出不足一星期已籌得逾5萬元善款,但梅詩華指僅夠支持一個月運作。計劃暫時目標是運作三個月,視乎眾籌金額而定,期望計劃屬過渡性質,冀三個月後經濟環境略有改善,失業人士找到工作,恢復收入,這平台便可功成身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