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最後之舞》的最後 - 喬靖夫

MONDAY:《最後之舞》的最後 - 喬靖夫

本文刊登之日,佐敦(Michael Jordan)與芝加哥公牛隊的10集紀錄片系列《最後之舞》就要播出最後兩集了。剩下這兩集的內容,毫無疑問將圍繞公牛隊1997、98連續兩年擊敗猶他爵士奪冠、完成二度三連霸六冠偉業的過程,許多沒有親歷過那時代的年輕球迷,將可透過珍貴片段與當事人訪談,了解為何這麼多老前輩至今仍然對這段歷史如此回味。

《最》播出的這個多月來,在網路上又掀起關於佐敦歷史地位的辯論,焦點是:佐敦若存在於這個世代的NBA,他會有多強?當然更多新舊球迷熱衷於激辯的是,佐敦(圖)與勒邦占士(LeBron James)誰是「GOAT」(Greatest Of All Time,史上最偉大)?你若問我,我作為那個時代走過來的老球迷,必然是主觀的。餘下兩集,大家就會看到佐敦97年總決賽的「The Flu Game」,和98年第6戰最後關頭,他如何隻手扭轉戰局,並投進永恆的「The Last Shot」。能夠以意志凌駕一切,在關鍵時刻主宰球賽的球星,歷來也許有不少,但像佐敦般體現得如此徹底的,對我來說,確是史上唯一。

一直看着《最》,其實大多的歷史事件和事迹早就熟知,特別之處是這次有很多前未曝光的幕後影片,還有親歷其事者的大量訪問,令人有一種「從內部重新看一次歷史」的感覺。欣賞了這麼多集,我感受最深刻的,是佐敦談到他為求勝利不斷鞭策甚至折磨隊友的過去。「勝利是有代價的。(Winning has a price.)」佐敦如是說。

能夠打到NBA的人,籃球生涯都一定經歷過許多勝利。但是要在這個全世界最高籃球舞台上求勝,又是另一回事。誰都喜歡勝利,誰都可以說自己有多渴求勝利,但是只有臨到需要為求勝作出各種犧牲、忍受各種痛苦的時候,才是見真章之際。有的人其實甚至無法想象求取勝利的難度,只有受領袖日夕推動與磨礪,才可能達至那個境地。而像佐敦這種不必依靠他人、自己就具有超凡爭勝決心的人物,則可說萬中無一。

《最後之舞》這個片名的含義,其實也是在說:後無來者。

喬靖夫
小說家+武道狂+籃球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