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撐警報告】
【本報訊】逾半年抗爭運動中,幕幕警暴畫面深入民心,警員精神健康令人關注。上周五發表的監警會報告,收錄了該會委託倫敦大學學院就香港警察的態度與經驗進行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逾九成警員執法時曾有緊張、憤怒等負面情緒;即使休班亦有逾四成疑將工作情緒帶回家,曾將家人視作疑犯般對待。心理學家憂慮警員精神健康未必適合執勤,或致更多警暴,促請警隊內部的臨床心理學家主動篩查有問題警員輔導。
記者:張雅婷
監警會日前發表的千頁報告,多項資料被指選擇性輯錄,就連警員的情緒和心理研究亦不例外。監警會委託倫敦大學學院學者Ben Bradford和Dr Julia Yesberg,去年10月21日至11月1日,以網上問卷及面談方式,訪問485名有參與反修例活動的前線警員的經驗、想法、態度和觀感。
執勤時多有負面情緒
結果顯示逾90%警員曾工作時感緊張、繃緊、憤怒、振奮、傷感等,當中以憤怒和傷感最普遍,各有43%常出現該情緒,其次是緊張或繃緊的28%。他們的壓力源自多方面, 包括工時長、身心俱疲、與親友相處時間減少、工作壓力,及擔心自身和家人安全。監警會報告指警員壓力程度高,但不致於極大壓力。
調查探討警員與壓力相關行為,42%曾將家人如疑犯般對待,2%更常有該行為,但調查未仔細舉例如何對待。監警會報告對該項調查結果隻字不提。
臨床心理學家葉妙妍指,要扮演遵守紀律、完全服從角色的職業,心理負擔較大,「容易收工後將工作帶返屋企」,如有父親會軍訓式對待子女,將情緒發洩家人身上,影響婚姻與子女關係。壓力太大亦會影響工作,「fulfil唔到平時應有嘅工作表現」。
專家憂加劇警暴促篩查
城大應用社會學系副教授心理學家謝永齡認為,調查數字頗具代表性,令人關注,「憂慮香港警察嘅精神健康係咪值適合執勤,9至10月已見到警員精神健康出問題」。關注警暴的社福界立法會議員邵家臻亦留意到前線警員精神狀態欠佳,隨時擦槍走火,亦聽聞警員會視子女如犯人,「管教好嚴,一埋位就嚟(呼喝)」,上月尾就有男警涉打罵、腳踢6歲子被捕。
調查未追問警員出現壓力會否影響工作,但提及警員的「自我合法性」,68%受訪者總是或時常對警員所賦予的權限有信心,67%認為在社會中具特殊意義地位;48%甚至認為只要他們的命令是合法,人們就應跟從。但只有46%受訪警員認為,自己擁足夠權力好好履行職務。
謝永齡說,屢次聽到警員稱呼示威者「曱甴」,及用警棍毆打已被制服的示威者,足證明情緒有問題,內部的臨床心理學家應主動篩查及輔導。邵家臻指警方拒認警暴,警員不會求助,他要求把問題警員調離前線。警方回應稱去年6月至今年4月,警察心理服務課共接252宗新求助個案。警方會在有需要時支援警員及其家屬,處理情緒或壓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