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千科學家爭研 沙士疫苗胎死腹中

數千科學家爭研 沙士疫苗胎死腹中

沙士與武肺是同一類冠狀病毒,2003年沙士爆發時,不斷有科學家宣稱研發疫苗。當年已在港大從事病毒學研究的生物醫學學院教授金冬雁憶述,當時投入疫苗研究工作的學者可有數千人,但17年過去,無人取得成果。

17年後仍堅持者無幾

金冬雁指出,沙士後全球數千科學家爭相研發冠狀病毒疫苗,但很快遇上技術困難,無疾而終。最多科學家參與的是內地,據非典型肺炎防治專家組組長鍾南山2013年在「抗擊非典十周年學術研討會」上表示,很多團隊花了很多時間做病毒基因鑑定、動物實驗,惟至2006年,因為再沒有人感染沙士,沒有疫苗能進入臨床試驗,胎死腹中。

不過,鍾南山上月接受深圳衞視訪問時卻給出另一個說法:「因為在SARS以後,我們這也是重點研究跟收治上的地方,也經過了一段時間的研究,後來慢慢就淡化了,或者說是隊伍也就不那麼強了。為甚麼呢?覺得好像過去了就這樣了……」

金冬雁也指出,17年過去,「仍然堅持做沙士研究嘅,好快數得晒……你見香港大學就係袁教授、胡釗逸教授,同埋劉嘉珮教授幾個……係堅持落嚟,真係做到嘢出嚟,真係幫到全世界。」金認為要研發武漢肺炎疫苗,除了和時間鬥快,人才、技術、經驗、求真務實精神,缺一不可。

■記者于健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