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譚詠麟的歌膾炙人口,84至87年連奪四屆勁歌金曲「最受歡迎男歌星」,更先後拿過兩次金針獎。他在樂壇地位崇高,人稱「譚校長」。維基百科簡介說:「他常自稱『年年廿五歲』,倡導健康、樂觀的人生觀。」如果DSE有娛樂八卦科,不妨問:「譚詠麟在1980至2020年間,為香港帶來的利多於弊」,你是否同意此說?試根據以上資料,並就你所知,解釋答案。
我的答案是「100%反對」。據上述資料,合乎邏輯的結論是:香港在80年代為譚詠麟帶來的利多於弊。至於譚詠麟又為香港帶來什麼利呢?他曾娛樂大眾,不容否認,但那是團隊工作成果,並非他一人功勞。同輩巨星如張國榮和梅艷芳,各有獨特個性,張前衛,梅俠義,兩人都無可取代。相形之下,譚詠麟並無什麼風格,李克勤、梁漢文早出世幾年,都可以成為譚詠麟。
上述資料的最大問題,是說譚詠麟倡導「健康、樂觀的人生觀」。考諸史實,譚詠麟一直倡導的,是扭曲畸形的人生觀。他靠唱日本改編歌成名,專輯《愛情陷阱》有一半是改編日本歌或由日本人作曲──80年代香港娛樂業蓬勃,先要多謝日本人,為什麼當年沒有人說「傷害國民感情和尊嚴」呢?──但2012年,譚詠麟因釣魚台而聲稱要抵制日貨,沒飲水思源。更荒謬的是,儘管他同意抵制日貨,卻反對在演唱會不唱自己的日文改編歌。
譚詠麟的家庭倫理觀,亦對香港社會有不良影響。1981年譚詠麟與楊潔薇在拉斯維加斯註冊結婚,一直保密;楊父在1993年離世,譚的名字出現在訃告,婚姻才被迫公開。兩三年後,譚詠麟搞婚外情,跟一個比自己小20年的歌迷生下兒子。他沒離婚,想享齊人之福,數年後更公開自己的二奶和私生子,令糟糠之妻傷心欲絕。譚校長眼中只有錢,養的馬也叫「財神駕到」、「財神再到」,曾提出送錢安撫髮妻,但元配仍然難堪,更有傳要削髮為尼。
譚詠麟就是活脫脫一個娛圈陳世美,見錢眼開,吃日本人的飯,砸日本人的鍋,現在還要撐警。但他日前居然公開抱怨自己不獲尊重,咩話?譚伯,如果你看了這篇文,想得出自己有什麼值得尊重,歡迎補充指正,扣我5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