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奸出的試題專欄作家 - 古德明

漢奸出的試題
專欄作家 - 古德明

「『一九零零至四五年間,日本為中國帶來的利多於弊。』你是否同意此說?」香港中學文憑試歷史科這條試題,與教育局建議的中史教材所謂「日本侵華對中國之積極意義」,本應符合中共史觀,不料中共卻說「偏頗、引導學生作漢奸」,大張撻伐;民主派反而為之辯解,可謂大奇。

試題着學生討論的說法,假如流行於時,取以命題固無不可;但那說法分明是考官自擬,那就是另一回事,何況不說「弊多於利」而說「利多於弊」,末減日本侵華罪行的用心很清楚。考官中立,就應問:「一九零零至四五年,日本為中國帶來的利弊,孰輕孰重?」試題雖是問考生同不同意,但這難掩「利多於弊」四字的偏頗。當然,對中共來說,日本那四十五年所作所為,的確利多於弊,現謹述其要者。

第一,蔣介石一九二六年開始北伐,中共則千方百計阻撓,例如陰謀發動中山艦事變,希望篡奪廣州國民黨政府權力,主宰革命力量。日本同樣擔心蔣介石北伐功成,振興中國,於是,待北伐軍將臨濟南,即遣兵入濟南大開殺戒,史稱濟南慘案。日軍還勒令中國外交特派員蔡公時下跪,見蔡公時不屈,就把他雙腿脛骨打斷,兩眼挖出,舌頭割去。中共只恨日軍終不能阻蔣介石掃清軍閥,統一中國。

第二,蔣介石一九三一年七月第三次剿共,節節勝利;日本怕中國內亂敉平,於是發動九一八事變,出兵侵佔瀋陽,蔣介石為勢所迫,剿共不得不中止,功敗垂成;一九三二年五月,蔣介石第四次剿共,攻陷中共的鄂豫皖蘇區,正包圍中共贛南的中央蘇區,日本又出兵侵熱河,剿共軍主力唯有北調抗日,中共又得解圍。

第三,抗日期間,中共屢次與日軍夾擊國軍,例如一九四一年九月,國軍在山西苦戰日軍,卻遭共軍突襲,腹背受敵,終告敗北,勇將武士敏自戕殉國。中共就在毛澤東「七分擴張勢力,二分對付國民黨,一分抗日」政策之下,迅速坐大。難怪毛澤東一九六四年對日本社會黨人佐佐木更三說:「沒有你們皇軍侵略大半個中國,中國共產黨就奪取不了政權。」中共奪取政權後的一切,這裏可不必說了。

所以,不是喪心病狂,不會說當年日本「為中國帶來的利多於弊」。命題者也許以為,中共因日本而得天下,其「利」可掩蓋一切,有教育局所謂「積極意義」。他一定想不到,中共會責他「不愛國」,是「漢奸」等等。而香港民主派中人,見中共小題大做,要乘機染紅香港教育,不少就力言「試題根本中立,並無不當」,那是不知抗共之餘,也必須是非分明。

宋哲宗初年,舊黨司馬光為相,要盡廢新黨的措置。同屬舊黨的范純仁反對,認為應去其惡者,存其善者:「去其太甚者可也,不然,滋為民病。」是其是,非其非,是大政治家之道(《宋史》卷三一四)。這道理香港民主派必須明白。

古德明
專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