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聞專題:光州x香港 逆權殤城40年

港聞專題:光州x香港 逆權殤城40年

韓國電影《逆權司機》(2017年)讓香港人認識1980年光州事件,韓國人耗上數以十年時間,以鮮血爭取民主,港人則仍在抗爭,自經歷了去年反送中運動,暴力鎮壓由電影畫面變成切膚之痛。今年是5.18光州事件40周年,亦是反送中運動一周年,本地劇團「7A班戲劇組」創辦人梁承謙(一休)創作舞台劇,原本特意邀請南韓與香港演員在6月同台演出,借鏡這兩場民主運動,探索亂世下,小人物如何走出困局,可惜因為疫情影響,演出需要延期。
記者:陳詠恩 攝影:王子俊

劇目名為《2097:A Tale of Two Countries Cities》,2097並非指香港主權移交100周年,而是首爾與香港兩個城市之間的距離——2097公里。宣傳海報印有一張朦朧黑白照,顯示一名背住槍械武器的軍人押解一名雙手被反綁的人,後面還有兩名荷槍實彈的軍人尾隨,圖片下煞有介事地註明「相片並非攝於2019年香港」,並以中、韓文雙語寫上「抗爭之路從來也不易」。

導演梁承謙(左)與音樂總監劉穎途,沒想到反送中運動越來越有光州事件影子。

劇本發展三年,今次宣傳海報印有1980年光州事件的一幀新聞照片,氣氛明顯比之前沉重。

增流行曲元素 減沉重感覺

身兼編劇、導演及填詞的一休解釋,這張新聞照片攝於1980年的韓國光州,由《全南日報》新聞攝影記者羅庚澤冒着生命危險拍攝,「呢個係40年前嘅韓國,望落好似香港發生嘅嘢。呢張相有個人被軍人拘捕,但佢唔係低頭,『我雖然被你拘捕,但我依然堅持緊我相信係啱嘅嘢』」。

劇作早在四年前已開始籌備,最初一休純粹想創作一套港韓合作的舞台劇。在多年前,他的一套舞台劇《一輩子的情人》(2014年)被繙譯成韓文演出,讓他認識了好些韓國舞台劇朋友,同時他亦開始學習韓文,漸漸發現兩地文化上有很多共同點,香港歌手80、90年代紅遍亞洲,如今韓國歌手紅遍亞洲,「戲中講到有人由北方偷渡落嚟,想追求一個新生活,喺韓國又得,香港又得……咁多相似嘅嘢,然後你睇到光州事件,就自然會聯想到香港」,他在2017年找來劉穎途擔任音樂總監商議劇本,而劉穎途亦利用兩地風靡一時的流行曲曲風入劇,讓舞台劇不會一味兒沉重。

劇本經過三年醞釀出三個版本,最初於2018年演出,僅是一套20分鐘的劇中劇,講述兩位來自韓國及香港的劇場拍檔,想創作一套關於光州事件的舞台劇,想做到「亞洲版的《孤星淚》」,卻猶豫要修改內容,以滿足投資者審查,進入中國市場。

劇內其中一位主角由南韓舞台劇演員慎惠智(Hae-ji Shin)飾演,一休將短片傳給康文署經理參考,對方看了演出後,發現韓國女演員唱功厲害,有意推廣這套劇,於是邀請他們參加康文署的三年計劃,次年劇本發展成70分鐘的完整版,在牛棚演出。今年修訂為120分鐘版本《2097:A Tale of Two Countries Cities》,正式在劇場演出。

今次同樣是劇中劇設定,講述一對韓國父女2019年來到香港,經歷反送中運動,而該位父親1980年亦曾經歷光州事件,最親的人死去,而他一直活在罪疚感中,「佢接觸到兩個香港角色,佢哋望住韓國伯伯,赫然發現,我哋40年後可能變成佢。今時今日,我哋最親嘅人俾人拉咗,我幫唔到佢,可能會內疚一世。唔止係歷史嘅重複,人嘅困局都重複發生。」一休說。

從傷痛反思如何自處

劇中人創作劇本時自我審查,一休自己也曾擔心會否半夜收到電話,被勸阻別寫抗爭,或連累其韓國朋友將來到某些國家發展,「我哋同韓國團隊傾,都會問一樣嘢,究竟我哋有冇做錯嘢先,我哋想係借歷史講大時代底下小人物生存狀態,我哋冇做錯嘢咪繼續堅持落去囉」。

作為劇場人、和理非兼兩孩之父,在反送中運動發生大半年來,一休不斷反問自己可以做甚麼?「音樂人可以作首歌鼓勵人、做文宣,甚至揸的士、開食店都有各式各種貢獻,我哋舞台劇好似咩都做唔到,我哋滯後、使錢又多、觀眾又少,好似乜都做唔到。」直至有日,他想通了,「我哋講前線有啲傷痛可能伴隨一世,佢點樣可以喺傷痛下生存,由呢個韓國伯伯故事,我哋睇到點自處,產生反思」他說,這套舞台劇並非政治劇,而是透過歷史,為香港人尋找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