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屯門軍鎮體現主權」教師:夾硬嚟

「唐代屯門軍鎮體現主權」
教師:夾硬嚟

【本報訊】新課程下的新版中國歷史科教科書,全部提到唐代設立屯門軍鎮。本報檢視各教科書後發現,當中部份亦將設屯門軍鎮連繫到《基本法》教育,更有教科書指駐軍是古代中國在香港行使主權的表現。有中史科教師批評,主權概念是近代的產物,在唐代根本尚未出現,用現代概念來講古代歷史是「夾硬嚟」,「不如真係從歷史角度講歷史,唔好用𠵱家嘅政治概念詮釋」。

齡記《亮點中國史》有三頁篇幅闡述「屯門鎮的設置及其在海路交通上的地位」,提及現今香港、深圳、東莞等地區都屬於唐代屯門鎮。該章節「基本法連線」部份提及「駐軍是國家主權的象徵」,指唐代派兵駐守屯門鎮,其後宋、元各朝也在香港設防,「都是古代中國在香港行使主權的表現」,又評論指《基本法》14條列明中國政府在香港駐軍「也可算是其來有自,有歷史的根據」。

教協理事、資深中史科教師陳仁啟批評,上述說法是用現代概念解釋古代歷史,有關主權的概念在唐代根本未有,到近代才出現,如此詮釋只會引起混亂。他指唐代在屯門鎮駐軍原因很簡單,當時沿岸對外貿易頻繁,所賺稅收是政府重要財政來源,駐軍主要為了保障貿易安全,「你𠵱家講到話國家主權象徵,我就覺得呢個係過度演繹」。

其他教科書均有提及唐代設屯門鎮,例如現代教育研究社出版的《現代智趣中國歷史》便在教師用書中用紅字提醒教師,可藉着講解唐朝設置兵鎮,以及屯門在唐朝作為廣州外港的重要性,「讓學生明白香港與國家自古關係密切的史實」。

香港教育圖書公司出版的《活學中國歷史》有關絲綢之路的篇章,加插有關一帶一路的介紹。

張騫出使西域 加插一帶一路

除所有教科書都提及的秦代設南海郡和唐代設屯門軍鎮外,部份教科書亦在史前部份提及香港。其中齡記出版的《新探索中國史》便在史前部份提及香港出土的陶器和石器與華南地區的幾何印紋陶文化特徵一致,說明香港早於6,000多年前「在文化上已和內地渾然一體,彼此有着密不可分的關係」。

有教科書更在漢代有關張騫出使西域的部份,加插現代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介紹,包括香港教育圖書公司、導師出版社和雅集出版社。其中雅集出版社的《新編中國史旅程》便指一帶一路參考古代絲綢之路的概念,但「比過往更具規模與深度」。
■記者鄧力行、羅智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