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一間基因檢測公司去年招聘產品推廣員等職位,應徵者面試時遭該公司人員強迫簽署文件及接受基因測試,涉款總金額達8.4萬元。協助苦主的民主黨區議員、醫療政策副發言人袁海文表示,苦主事後向警方、消委會及海關求助均不果,認為本港目前對基因檢測的規管不足,必須作全面規管。
19歲苦主Alice(化名)在求職網看到醫療產品推廣員一職,時薪100元,遂到尖沙嘴一間基因檢測公司面試,隨即被要求填寫個人資料表格。其間有人向她推銷基因檢測服務,並引述對方稱「要先做測試先可以說服其他人買」。
Alice指在「冇辦法之下」簽署接受基因檢測及成為公司「經銷商」文件,惟當時沒有時間細閱文件,且條款字體細小,在不清楚實情下簽署,又以易辦事支付1.68萬元檢測費。她當日要求退款,但因已使用服務而遭拒絕。
袁海文斥無條例規管
她又指,該公司開設「輔導班」只教導如何開單,如每次成功簽單可分佣50%等,內容與基因檢測服務無關。
Alice聯同另外三名懷疑受騙的苦主到警署報案,當中兩人涉及求職陷阱。她說警方不受理案件,並要求她們向海關求助,但苦主向海關及消委會投訴後均未能追回損失。
袁海文表示,收到至少五宗涉及基因檢測的不良銷售求助,每人損失約1.6萬元。他認為,基因檢測讓人感到是專業和高科技的產品,亦有其複雜性,卻沒有規管,令害群之馬以各種手段在市場牟利;《商品說明條例》只能夠規訂商戶不能披露虛假資訊,但沒有強制需披露甚麼資料,消委會以沒有權力處理該事件,個案不涉《條例》規管範圍而結案,情況不理想,敦促政府全面規管基因檢測。
涉事的海至雅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周先生回覆指,年初收到袁海文就事件查詢,公司翻查有關閉路電視等資料後,認為過程中不存任何不良銷售問題,「之後都有主動邀請袁議員同當事人嚟公司睇返CCTV、對話截圖,了解返件事始末,但(對方)冇咗下文」。
■記者張文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