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我與《蘋果日報》的淵源,不但歷史久遠,而且對23條立法的檔案別具意義,手頭有一本《23條立法日誌》,是「國安」惡法撤回之後,2004年6月間壹出版有限公司出版的,負責編輯是羅美好小姐。那個年代,我差不多天天在《蘋果》副刊發表專欄,正如我在序言之中介紹,「本書收集的,是這一年之中我在《蘋果日報》的專欄刊登的有關二十三條立法文章,並附錄這篇序文提及的一些發言稿。二十三條立法的危機不過暫緩,並沒有過去。直至民主制度成立,危機都不會減少,在這個當兒出版這集文章,因為歷史太易失散,人民太過善忘,趁着記憶還在,我願意立此存照。」
輯錄的專欄是感性居多,按時序分為「前奏」、「諮詢」、「草案」、「七一」、「撤回」五章,紀錄的事件、心情、人物、行動、意見、輿論等事,附錄都是硬橋硬馬的議會背景和發言,例如代序篇講述「二十三條的來龍去脈」,發言就包括這些「來龍去脈」,包括《官方機密條例草案》辯論──那是落實基本法23條中「竊取國家機密」罪,是在中英兩國協議之下做的;《刑事罪行(修訂)(第2號)條例草案》辯論,那是彭定康企圖廢除一些箝制自由的古老立法,包括廢除「煽動」罪行等;最後《聯合國(反恐怖主義措施)條例草案》辯論,那根本就是23條立法的前奏,也是伏筆,今日觀之,堪稱「十面埋伏」。
2002年九月至2003年七月,香港人是打了一場硬仗的,牽涉50萬人03/71上街,但眼前大禍過去,大家就不願再花時間分析和思考了。當時,除了我,只有前中國法官及中國法學學者王友金先生出版過一本關於23條立法的小書。我深知,像《23條立法日誌》那樣的文章是沒有市場的,如果不是《蘋果日報》格外體諒我這專欄作者的焦慮,此書根本就無法現世,所以這份恩義,我一直感銘於心,並一直放在書架上,作為參考資料。
此書絕版已久,到了2015年,我開筆寫從政十八年諸事的《拱心石下》,其中一章寫反對23條立法的抗爭,就用了《立法日誌》其中的數篇文章,直接道出當時、現場的心路歷程。我寫的東西,老是要關注出處、考究,是做大律師兼大學人的畢生紀律,沒有人有工夫看的,不合時宜已久,現代人寧願有新聞時就叫人發表兩句批評。我不是緬懷過去,只是今時《蘋果》成為箭靶,連應該相信自由市場的商界也退避三舍,我這不識時務的舊人就特別記念淵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