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幾十年來的資本遊戲離不開「牌照」,一間實力離奇地雄厚的中資偉祿(1196),自進軍香港後一直沉溺其中,近日就以五億元作價向先施(244)提出全購;看中的當然不是百貨公司業務,而是比較少人留意的人壽保險和一般保險牌照,完成其「金融帝國」最後一塊拼圖。
細心留意其公告,就發現今次全購存在先決條件。偉祿要待保監局批准「先施人壽保險」及「先施保險置業」,才會提出要約,收購先施,令今次收購的真正原因不證自明。
持有保險牌照的好處多,首先是《上市規則》列明,保險牌照可保護上市公司免於被「現金公司」條款所DQ;而所謂「現金公司」(Cashcompanies),按《上市規則》第14.82條訂明,即「全部或大部份」資產為現金,或少於一年的債券或票據。
第二個好處,就是可以透過保險業務,進行一系列財務操作,協助客戶「走資」,甚或「洗錢」。而考慮到偉祿的金融牌照非常齊全,可提供證券交易、託管、交收、代理及保證金融資、投資移民諮詢等服務外,同時又具備貿易、房地產等業務,未來這個保險牌照定必可以起重要作用。
這宗全購先施的交易,作價五億元,減掉NAV(資產淨值)1.23億元,即代表殼價和兩個牌照,加起來才3.77億元,證明香港股市的殼價確實非常低殘。
講到殼價殘,岔開一點看另一宗刁的殼價,Bossini(592)以折讓七成價格、把三分之二股權以4,600萬元賤價賣盤予李寧的非凡中國(8032),更是低殘;計算上NAV,嚴格來說可稱之為一宗「負殼價」交易,但人類天性是逐利,持貨人當然可以靠股價大升時進行財務操作而賺錢。換個角度看,這對舊經濟來說,也是一種悲哀。
香港最核心的價值在於金融,其上市地位、金融牌照、保險業務等的價值,也因而水漲船高;在內地嚴控資金外逃下,香港本來是一個「走出去」的重要渠道,奈何內地近年不斷選擇以高壓手段,侮辱和摧殘香港,攬炒這個洗錢天堂,他日回看,會後悔嗎?
十一少
http://fb.com/11mis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