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新華社提出香港教育應「去殖民化」,其實中共在五十年代開始亦在全國改造「舊教育制度」,照搬蘇聯模式發展教育事業,建立「思想政治教育」,並進行「思想改造運動」。在經歷為期七年的改造後,政府全面將教會學校和其他民辦學校收歸國有,把教育事業納入國家計劃軌道,政府直接掌控公辦學校,並全國統一教材。
中共建政前,中國大部份高等院校都是按照西方教育模式建立,即使是左翼知識分子,他們都更傾向於自由民主式的社會主義多於馬列主義或毛澤東思想。因此,在中共正式建政前夕的1949年9月29日,全國政協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有臨時憲法性質的《共同綱領》,當中在文化教育政策上便提出要「肅清封建的、買辦的、法西斯主義的思想」,「給青年知識分子和舊知識分子以革命的政治教育,以應革命工作和國家建設工作的廣泛需要」。
1951年10月,毛澤東宣佈進行思想改造運動,政治教育從此逐步升級為以批評和自我批評為基礎的「整風式」運動,並在一年內擴展到全國的大學和中學教師。不久,大多數歐美教職員離開中國的大學,取而代之的是蘇聯專家,大學的院系設置全面照搬蘇聯模式,取消了美國式的文科學院,並建立大量專業技術院校。
習上台後重返舊路
中共又在1950年成立直屬教育部的人民教育出版社,並在翌年仿照蘇聯教材編寫了第一套全國通用中小學教科書。義務教育統一教材的局面直到1985年才改變,當年國家教委宣佈容許「一綱多本」(即一套教育大綱、多套教科書),各地教科書可因地制宜;1991年更放寬至「多綱多本」,實行國家基本要求指導下的教材多樣化政策。但習近平上台後加強管制教育,又走回「一綱一本」的老路,全國中小學也在去年新學期起重回教材「大一統」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