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評局在今屆DSE歷史卷設題,要求考生評論「日本在1900至1945年間,為中國帶來的利多於弊」這句話,馬上被親共勢力炮轟:左報斥為「歪曲歷史」;校長鄧飛說試卷「提供的資料是從日本人而不是中國人的角度看待問題,導致考生的價值虛無與混亂」;教育局指試題「嚴重傷害了在日本侵華戰爭中受到莫大苦難的國民的感情和尊嚴」。一犬吠形,百犬吠聲,除了聒耳,也宣布香港正式進入新時代。什麼時代?愚民時代。
網民引毛澤東感謝皇軍的金句來回應,只是嘲諷,卻沒擊中問題的核心。為什麼?土共火力全開,項莊舞劍意在沛公,為了震懾全港老師,把本來是教育專業的事,偷換為政治是非,核心詭計是「用政治綁架教育」。借毛主席金句凸顯土共的「政治不正確」,非但不能令羞恥之心早就拿去餵狗的人尷尬,反而不自覺掉進共產黨預設的話語窠臼,正中下懷。然則我們更應該如何回應呢?答案是四個字:回歸專業。
共產黨跟你講政治,你要跟它談專業,這不是兵法,是正道。整齣鬧劇的起因,是一群恬不知恥、不學無術、唯恐天下不亂之徒在驢鳴狗吠。叫你評論一句話,怎可能「歪曲歷史」,令「價值虛無」呢?虛你老母咩。考歷史,不是考死記硬背,是考分析、判斷、評論史料的能力。考生如果被所謂片面的資料「誤導」,「立論偏頗」,證明他歷史學得不好,咪扣佢50分囉。若這樣也傷害「國民的感情和尊嚴」,此等脆弱愚昧國民根本不配存在,而這種國家也沒有「尊嚴」可言。
言歸正傳,談教育專業。以專業論,香島中學校長鄧飛合格嗎?他對歷史試題的評論,外行兼亂拋書包,誤導社會大眾,我要求鄧校長嚴肅交代以下三點:一、你引龔自珍「出乎史,入乎道」,跟試題有何關係?二、龔自珍是否喜歡議論時政,史觀有「通識化」傾向?三、引龔自珍來評論DSE試題,是否利多於弊?試就你所知,解釋答案。如果鄧校長答不出,必須撤回言論,向考評局道歉。
談歷史教育專業,不但要談龔自珍,還要講章學誠。若要引經據典,最相關的引文是章學誠《文史通義·習固》。章學誠是清代思想家和史學家,〈習固〉講「明辨是非」的意義,字字珠璣,如云:「積古今之是非而安之如堯、桀者,皆積古今人所創見之隱微而推極之者也。安於推極之是非者,不知是非之所在也。」讓我簡單解釋一下。
章學誠說是非之爭,必起於「嫌介疑似之間」(即黑白對錯尚未分明之際),你懂得說堯是聖人、桀是暴君,不代表你明辨是非,因為這種是非太明顯,你只是吳京大腦因循成見(即標題所謂「習固」),並沒思考箇中曲直,所以章氏說「堯、桀者,是非之名,而非所以辨是非也」。
然而當你在是非未明的時候,自己發現一些值得深思的蛛絲馬跡(「創見之隱微」),繼而抽絲剝繭、條分縷析,仔細把事情想得通通透透,分辨得像堯和桀那樣黑白分明(「推極之是非」),那麼你才「知是非之所在」。相反,如果你從未被「嫌介疑似」觸動思緒,只安於別人分辨出來的阿媽係女人式「是堯非桀」,你就是「無所見是非」。
日本侵華對一般中國人來說(不包括中共)固然是天大災難,什麼利也難掩其弊,但如果你未經思考就接受「弊多於利」,按章學誠所論,就是「不知是非之所在」。DSE試題用意,正是考核學生在「嫌介疑似之間」的判斷力,何錯之有?教育局答不出我的問題,表示它不專業,也必須向考評局道歉。
評論歷史和評論時政,是同一種能力。你要辨別社會是非,必須看不同角度的資料,於「嫌介疑似之間」慎思。例如我日前評論X小姐事件,就從左報得悉她報案後19日才離境,藉此推斷她沒有報假案——真的報假案,恐怕3日之內就被警方拘捕,怎可能等到第19日還能大模大樣離境,對不對?
共產黨劍指考評局,計中有計,短線是嚇唬教師,長遠是廢掉歷史科及其他科的思考訓練,令年輕人只懂盲從附和,還要時刻「無忘政治」。再說一遍:共產黨跟你講政治,你就要跟它談專業。這不是政治正確與否的問題,而是懂不懂歷史教育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