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 笑 - 楊靜

玩 笑 - 楊靜

米蘭昆德拉《好笑的愛》那本書裏,我最喜歡第一個故事《搭車遊戲》,大約是講一對情侶短途旅行,因為車快沒油,就計畫半途搭順風車。說起這個計畫,兩人開始講笑:女郎搭車往往是民間故事裏風流韻事的一種套路。於是兩人就玩起角色扮演遊戲,女孩飾演路上搭車的單身女郎,男孩扮她素昧相識的過路司機,你一言我一語,不亦樂乎。

但事情中途變了味,在不斷試探邊界、享受扮演樂趣的時候,兩人都失去了參照系,分不清對方到底只是在假扮還是本性流露──女孩想像自己是極具誘惑的放蕩女郎,男孩則太解風騷,兩人言語間都在想:「啊,也許這才是真實的他/她。」遊戲結束後,二人都對對方失去興趣,也失去信心,不歡而散。

這也許就是扮演的危險,尤其是和戀人一起扮演,假假真真許多層,在在分不清真情與假戲。忽然想起這個故事,是因為我的朋友,藝術家堅果兄弟最近突發奇想,在網上發帖,招募程序員做「一鍵舉報神器」:「當人們填入想舉報的人(的姓名),神器將檢索他所有的微博內容,如發現有發布敏感內容或涉嫌反黨反國言論,工具將截屏當作證據,然後匿名向相關機構舉報,保護舉報者的安全。」

這本來是個十分明顯的惡作劇,不料想引起了幾件後續事件:首先是熟悉堅果兄弟的藝術家生氣他玩火,害怕真有人做出來這東西,將會禍害無窮;接着是從社交網絡各角落看到消息的陌生人,不乏有人把這當真,有的叫好,有的叫罵。而最喜感也最諷刺是,沒幾天這個項目的文字招募帖本身就被舉報了。

批評的聲音中有個很有說服力的,她說因為是在社交媒體看到的截圖,所以更加隱去藝術家的身分,沒有這個身分做注腳,人們只能根據說話的內容判斷真假,也就是說堅果兄弟模仿有關部門模仿得越好,反而人們就會離他的本意越遠。

玩笑成了命令,諷刺成了維權,這何嘗不是一次搭車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