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教育局很忙,整頓通識科是它、整頓老師是它、迫令特區政府眼中釘香港電台交還辦公大樓是它,譴責考評局一條歷史科試題嚴重傷害人民感情也是它。
特區亂局,權貴不懂反躬自省,只懂怪罪洗腦重地「無掩雞籠」,埋怨學子腦袋不能如取如攜。教育界整風運動號角聲吹起,每場輿論戰都是同一套路:先由紅底組織網羅罪證,交由黨媒製造輿論,然後百犬吠聲,特區政府裏應外合,中聯辦港澳辦瞬即加持,繼而由中央黨媒發揚光大,鼓動十四億人仇港恨港。
都是共產黨慣用的整風批鬥手法:掀出「典型」,臥底黨員舉報黑材料,由群眾點名羞辱,喉舌撰文批鬥,掀文字獄殺一儆百,逼人認錯悔罪,務求震懾人心;黨國領導幕後操盤,習得毛澤東真傳:面對群眾時微笑溫婉,帷幕背後則心狠手辣。
文革不再是歷史比喻,是擺在眼前的現實。
歷史科試題,只一條問題就觸動紅線:「『1900-45年間,日本為中國帶來的利多於弊。』你是否同意此說,試參考資料C及D,並就你所知,解釋你的答案。」所參考資料為清政府及民國初年革命黨人向日本求援的文件,結果被教育局指摘「資料片面」、「試題具引導性」。
教育局的聲明,是教育之恥,代表教育局爛透:一,它前設了問一個問題代表有立場;二,它把一個歷史問題視為政治不正確;三,它假設學生不懂思考,什麼都只能同意,不會反駁;四,它指「資料片面」,無視半頁紙的試題,相對幾十年大歷史,無論什麼資料都必然片面;無視試題叫學生「就你所知」加添其他史實作答;更無視試題正是考核學生不能視一兩份資料為歷史之全部的史觀學養。
教育局若認為試題資料片面,不如加上大救星毛澤東「沒有日本發動侵略,就沒有共產黨的勝利」言論的官方文獻,才請學生評價日本侵華利弊?也可考慮附上高華的《紅太陽是怎樣升起的》,全書近七百頁,部分正是講述毛澤東如何藉日本侵華,積極避戰,「盡速向敵後挺進,創建共產黨根據地」;利用日本侵華期間在延安喘息,有時間整風、肅反、審查幹部、消滅異己、奪取意識形態主導權,鍛鍊出來的鬥爭手段,流傳至今。日本侵華是利是弊?請回答。
教育局正示範如何把歷史課變成政治課,把獨立思辯變成黨國思維;它唯一貢獻,乃示範了歷史大潮中一個顛簸不破的定律:誰大誰惡誰正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