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DSE歷史科試卷有道題目,問考生是否同意「日本在1900至1945年間,為中國帶來的利多於弊」,要求參考試卷資料,並就考生所知,解釋答案。在現代文明社會,這類試題並無不妥。問你是否同意,你可答「否」,考核重點是你的解釋,而非立場。然而今天這個由「兩辦」管轄的香港,並非現代文明社會,以上提問就變成居心叵測大逆不道指鹿為馬顛倒是非胡說八道其罪當誅了。
愛國組織有見及此,馬上如蟻附羶,紛紛斥責考評局,其中以現任香島中學校長,昔日教過歷史和通識的鄧飛先生最有趣。5月14日,鄧飛在名為「鄧飛Lawrence」的Facebook專頁批評試題:「除了扭曲歷史事實,如此『通識化』的設題也讓人感到非常錯愕,難以置信……歷史不僅僅是敘述和知識,而是在敘述和知識的基礎上進行價值判斷的學科。清人龔自珍說:『出乎史,入乎道,欲知大道,必先為史』。」羅雲屎鄧短短幾句,也使我「非常錯愕,難以置信」。
首先,「通識化」有何問題?鄧校長自己不也教過嗎?第二,鄧校長引述龔自珍,到底懂不懂他說什麼呢?「出乎史,入乎道」出自〈尊史〉,龔自珍主張史家要善入善出:「善入」,指掌握有關天下山川、民心習俗、典章制度、前人事跡等不同方面的知識;「善出」,指懂得社會不同現象的內部關聯,所謂「皆有聯事焉,皆非所專官」,從史料中跳出來,發揮自己的性情判斷——DSE讓考生評論日本人角度的史料,不就是考核這種「出入」能力嗎?
那句「出乎史,入乎道」是結論,暗示學史者當通過歷史來批判時政,推動改革,暗中呼應《漢書·藝文志》所言,道家「歷記成敗存亡禍福古今之道……此君人南面之術也」。龔自珍治今文經,喜講無掩雞籠的「微言大義」,上承劉逢祿,下開康有為,如果你看得懂龔自珍,就知道他根本是「通識化」史學家。
各位不學無術的媚共之徒,蘇聯老大哥才是你的祖宗,奉勸你不要引龔自珍了,要講,就應該講馬列唯物史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