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O能改變甚麼? 台灣政治大學台灣研究所教授 - 陳芳明

WHO能改變甚麼? 
台灣政治大學台灣研究所教授 - 陳芳明

疾病沒有國界,疾病也不是政治。武漢肺炎爆發時,中國刻意隱瞞,不僅犧牲一位李文亮醫生,也使整個武漢城市陷入前所未有的災難。以武漢為起點,整個中國也開始遭到傳染病的侵襲。但是,疾病從來沒有國界,也從來沒有性別區分更沒有國籍歧視。它非常公平地侵略了世界各國,從亞洲到歐洲,從北半球到南半球。疾病所到之處,所有的城市都宣告癱瘓。放眼整個地球,只有台灣所做的防疫工作最為完整。過去一個月以來,台灣有440人確診、7人死亡,一周以來都是零確診。這不是奇蹟,也不是政治操弄,而是島上全體國民都投入了防疫工作。不僅每個人在公共場合都戴上口罩,而且還行有餘力,輸出口罩去支援其他國家。

所有參加世界衞生組織(WHO)的國家,都毫無例外是疫病災區。防疫做得最好的台灣,反而被排斥在WHO外面。這是相當反諷的事實,疫病起源地的中國,顯然沒有做好防疫的工作,對中國人民毫無政治責任,對世界各國也未承擔任何責任。它佔據世衞會員國位置,反而相當盡職地把防疫最好的台灣排除在外。疾病不再是衞生問題,而是相當嚴重的政治問題。在這樣的組織裏,應該是負起責任,讓全球各國不受疾病威脅。台灣成功的防疫經驗,確實可以讓全球各國分享。中國寧可坐視疫病不斷到處蔓延擴散,卻不願意以台灣的防疫經驗作為借鏡。

去年12月30日,武漢醫生李文亮就已經在網絡上分享疫病的發生。他被中國醫學界稱為「吹哨人」,讓中國百姓有所警覺。但是這位最早披露疫情的醫生,卻受到北京警告,甚至遭到指控在網絡上發佈不實言論。李醫生繼續投入防疫工作,罹病時卻未讓自己立刻接受治療,直到十天之後,出現症狀而病倒。經過一個月的折磨,他在2月7日病逝。把疾病問題視為政治問題,正是北京當權者最擅長的手段。李文亮去世後,他甚至被指控是居心不良,分裂中國民意。以官僚來取代醫療,正是中國當權者最擅長的手法。整個武漢封城時,疫病老早就已經擴散到其他各省,而且跨過中國邊界,向全世界傳播病菌。

現在北京又把這樣的政治手段,挪用到世界衞生組織。台灣不是吹哨國,卻是在防疫工作上做得最為完整的國家。台灣經驗可以作為全球防疫的借鏡,也可以分享最好的手段給世衞組織。李文亮事件已經證明疫病被徹底政治化,如今在世界衞生組織,又繼續施行以官僚取代醫療。疾病從來都是非常公平,不會因為是強權或強國,它的傳染速度一直都是無法阻擋。北京所堅持的是九二共識的位階高過疾病傳播,而九二共識是由國民黨與共產黨私下簽訂,完全沒有經過台灣全民的同意,把兩岸關係變成黨與黨的關係,等於全盤否定台灣人民的主體意志。具體而言,這項共識正是矮化台灣主權的存在。

世衞繼續以官僚取代醫療

北京非常擔心,如果台灣加入世界衞生組織,就等於承認台灣是主權獨立的國家。正是在這樣的關鍵上,中國必須把政治位階置於衞生議題之上。這樣的政治難題,從1972年台灣被迫退出聯合國之後,政治位階已經高過任何國家議題。把疫病問題升高成為政治問題,正是北京無法跨過的難關。他們寧可坐視李文亮醫生被殘酷犧牲,中國境內百姓也無辜被犧牲,甚至全球人民也必須接受疫病侵害,也完全無法承認台灣的防疫經驗,更無法接受台灣可以進入世界衞生組織。

在北京統治者眼中,中國人民的性命可以平白犧牲,世衞組織會員國的人民性命也可以平白犧牲。中國完全無法承認台灣防疫成功的事實,從而世衞組織不再屬於全球各國的衞生機構。台灣的防疫經驗已經分享給友好國家,對人類性命的保衞已經立下典範。一個小小的台灣,縱然沒有參加國際組織,但是把人民的性命看得特別崇高,卻可以讓國際社會共同分享。如果人民的性命那麼不值錢,成為強國並沒有任何意義。讓島上住民活得非常有尊嚴,也活得非常珍貴,每位百姓都以身為台灣人為榮,這正好可以讓WHO會員國作為借鏡。

陳芳明
台灣政治大學台灣研究所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