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今次中學文憑試歷史科試題引起親中傳媒群起炮轟,更質疑題目由被指發表「仇中」言論的考評局評核發展部經理(歷史科)楊穎宇所操縱。據本報了解,文憑試各科設有獨立「審題委員會」,共計五人的成員必須包括大學學者、學科專家等,審題的關鍵人物「試卷主席」(chief examiner,CE)由成員互選產生,一直傾向由低調但資深的學者擔任免有潛在角色衝突,而學科經理不能擔任主席、擬題或審題員。
據悉,考評局每年會邀請轄下「科目委員會」的委員、試卷主席及助理試卷主席,提名各科審題委員會成員,局方亦會定期去信學校邀請校長提名。考評局評核發展部的學科經理(下稱學科經理)收集提名後會呈交推薦名單,由考評局公開考試總監及秘書長核准。
局方秘書長事前禁閱卷
各科審題委員會的組成,必然包括大學教授、具相關科目經驗的中學校長或老師、學者及課程專家,考評局學科經理是當然成員。五人首先互選出一名試卷主席,並確定一名擬題員、兩名審題員,上述角色一律不會由學科經理出任。知情人士指試卷主席(CE)是審題程序關鍵人物,工作量頗大,傾向由資深但低調的學者擔任,「搵太高調嘅人做CE而撞板,以前考評局唔係未試過」。
當擬題員擬定試卷題目後,須經全體五名委員一致通過,交考評局公開考試總監核准,才會成為文憑試考題的最終定稿。學科經理可在討論過程給予意見,包括確保考題符合課程大綱不會out-syllabus,公開考試總監則類似最後「守門人」。
因涉及公開考試的公平、公正及保密,考評局秘書長也不可事先審閱各科試卷。
■記者周 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