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來人籲必須戴套 定期檢查

過來人籲必須戴套 定期檢查

【本報訊】六年前年輕男同志Peter(化名)從沒想過下半生要與愛滋病毒共存;沒有安全套的性愛,帶給他無限歡愉,同時卻「贈送」他愛滋病毒。確診初期,有段時間他活在焦慮和多疑的心理障礙中,令他出現社交障礙,用了兩年才走出陰霾,重新振作。Peter無從得知哪人把他傳染,但他無怨無恨。

27歲的Peter於18歲那年首次與同性有性接觸,除了固定男友,試過同一時段有五位性伴。雖然明知會有風險,但他間中性交時不用安全套,「唔戴之間嘅親密感覺好好,所以驚住都會想玩」。

大約一年後,有次Peter嚴重腹瀉,HIV檢測結果呈陽性。Peter對感染HIV沒感怨恨,但家人同一時間不幸患癌,為他帶來心理壓力。焦慮、多疑、情緒抑壓陸續出現,漸漸更抗拒社交生活,未幾索性輟學避世,自我隔離。幸而在家人支持、以及愛滋病基金會和衞生署醫護的輔導及協助,他重新拓展社交,改變生活狀況,成功走出陰霾。

經歷這一切,Peter不會再只往性享受方面想,以往他認為「唔啱可以換partner」,但現在希望可維繫與伴侶的關係。他坦言,現在仍會有性行為,但會做足保護措施。他以過來人身份奉勸世人,必須定期做愛滋病毒檢測,性交亦須用安全套。

醫生:服藥可控制病毒數量

感染及傳染病科專科醫生林緯遜稱,至今未有根治HIV與愛滋病藥物,惟盡早開始並持續和規律性服藥,能有效控制體內病毒的數量低至檢測不到的水平,達到不具傳染力的效果。他指有人會選擇每日服用暴露前預防性投藥(PrEP)作預防感染的事前藥,但此藥屬貴價藥,要醫生處方,每月需花近8,000元。
■記者蔡少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