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選材題型正路

教師:選材題型正路

【本報訊】歷史科教師賴得鐘(圖)認為,今年題目選材和題型正路,由於題目字眼是「利多於弊」,考生須從正反兩面論證,指出這段期間日本為中國帶來的利與弊。他指從資料中可見日本對中國的革命帶來資金等幫助;學生亦可就其所知,指出日本侵略對中國帶來損害等,然後再表述自己的立場。他估計一般考生會視乎所溫習的內容,衡量利多於弊和弊多於利兩個立場之間,哪個能寫出較多例子來選擇立場。

卷一第一題則涉及香港的殖民統治,資料A列出1951年香港立法局成員,除主席兼港督葛量洪外全由港督委任,27人中僅有五人為華裔;資料B則取材自香港首位華人檢察官余叔韶的回憶錄,提及他獲得聘任的前因後果。分題(c)要求考生回答是否同意自1951年至1997年殖民統治終結期間,香港在民主和種族平等兩方面皆有所改善並作解釋。

賴得鐘認為,第一題對一般考生來說可能較難處理,亦可能不夠時間完成。由於香港該段時期的發展,在這兩方面確有改善,要答「不同意」較難,但亦可作駁論,指出至1997年前港督權力依然很大,民主化依然有限等,但亦應指出民主程度亦有所提升,以符合史實。
■記者鄧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