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題:學生強身健體教練維持收入網上PE全校動起來

話題:學生強身健體教練維持收入
網上PE全校動起來

近月武漢肺炎疫情受控,教育局早前宣佈全港中小學分階段復課。停課三個多月,不少學校上載教材與教學影片等資源到網上,甚至進行實時視像教學。主科以外,更有學校以視像教學教授體育課,以免學生在長時間停課下變「肥仔肥妹」。結果反應踴躍,有學校更需額外付錢提升系統以應付需求;亦有學校聘回因疫情而生計受影響的教練執教,以解燃眉之急。
記者/攝影:麥卓溢

港大同學會書院在政府於1月底宣佈停課後1周,已開始網上會議程式進行視像教學,校長陳馨指校方向來有利用網上平台發放教學資訊,故師生們都很快上手。

坊間不少學校都有進行網上教學,但如港大同學會書院般按時間表,朝八午三上堂的學校就少之又少,陳馨強調雖然現時轉為電子教學,但仍不能犧牲教學質素:「我們在日常教學很強調與學生的互動,如果單靠拍片、做報告的方式上堂就過於單向,所以很堅持實時上堂,希望他們在停課時都可以有一個規律的學習生活,同時讓師生間有更好交流。」

為讓學生有一個全面的學習生活,除主科課堂外,體育等術科也照樣在網上授課。得悉要在網上實時視像教體育時,體育科主任李秀秀不諱言視之為挑戰:「以往體育堂是以球類活動為主,但學生在家很難做到,所以在選材上有一定限制;另外,如何讓學生投入課堂都是一大挑戰。」

港大同學會書院早在二月已開始以網上平台授課,復活節假後更加開網上頻道,內容涉獵運動、烹飪、跳舞及冥想等範疇。

父母弟妹齊參與

Miss Li與一班同事在網上尋找帶氧運動、太極及瑜伽等教學素材,與學生一同跟着做,亦會要求同學拍攝做運動片段,放在網上平台交功課,希望學生在家中仍能享受運動樂趣。她指學生普遍對網上體育堂感新鮮,甚至邀請父母及弟妹一同上課,但她坦言運動除強身健體外,更着重與人的互動,認為網上教學始終難以取代真正體育課:「做運動樂趣在於溝通協助,網上上堂始終是自己一個對着螢幕做一堆動作,體驗遠不及實體課。」

在日常課堂外,港大同學會書院在復活節假期後更推出多條網上頻道,內容涉獵運動、烹飪、跳舞及冥想等範疇。活動主任沈君浩指,學校以往聘逾80位課外活動導師,單是運動就近30名教練,但停課時他們「手停口停」數月,遂邀請六位校隊教練合作辦網上頻道,跳繩教練文家駒(文sir)就是其中之一。

文sir開設的跳繩學校在疫情下被迫停業,得悉校方決定後心情既開心又緊張:「開心是有經濟上的幫助;緊張就是第一次直播教學,以往都試過拍片教,但做直播會擔心準備不足、學生反應不好,甚至前一晚睡不着。」他指受制於家中環境,難以進行大動作的花式跳繩練習,故改為以揮毛巾代替擺繩動作,讓學生在停課期間都能體驗跳繩樂趣。

提升系統500人同時上堂

除港大同學會書院,協和小學(長沙灣)同樣有在網上教體育。他們過往在學界田徑中成績驕人,但停課下原本年中無休的田徑訓練亦暫停。為讓田徑隊隊員保持狀態應付來年比賽,主任陳堅邀請教練以視像方式教體能:「因同學已有一段長時間沒運動,所以第一次很熱烈,之後校長就建議開放全校一同參與。」

視像體育課首次開放短短五分鐘,100人名額已爆滿,更有家長致電查詢。眼見需求大,校方就額外付錢提升系統,令它可容納500人同時上堂,應付學生需求。又將課堂增至1星期3次,每次分高、中及低年級三個時段,每時段30分鐘,平均每節有6、70人參與。後來為配合主科課堂時間,就將視像體育課時段改為1星期2次。

網上授課辛苦過返學

除體育老師葉紹強及司徒伯明,校方也特意邀請執教田徑隊逾五年的教練許友曉加入主持視像體育課,希望讓他在停課及康文署封場下,仍能維持一定收入。每個時段三人各有不同工作崗位,一人負責向學生示範,另外兩人則計時、調整鏡頭及提點。雖上堂時數與停課前相若,但他們異口同聲表示網上授課更辛苦:「平時4、50人上堂,只需簡單示範及指點就行,一個教練都處理到,但網上教學至少要2至3個人,因為要和學生一齊做,才可隔着螢幕帶動他們做運動,加上時刻要留意、提點他們的動作,比平日辛苦很多。」

家中空間有限,視像體育課主要是簡單動作,低年級以反應訓練為主,高年級則有更多肌肉及體能鍛煉,雖效果不及親身教學,但仍能保持學生的學習動力及興趣。葉sir就表示經過今次視像教學後,未來遇到惡劣天氣或其他突發情況時都可有替代方案,有助往後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