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測試現時流行使用的數款電子錢包,發現支付寶及匯豐銀行旗下PayMe,均會在交易過程中產生付款超連結,任何收款人只要按下超連結即能領取金錢,本應是方便雙方交易的措施,卻因超連結沒有綁定收款對象,變相令不相識的第三者也能藉此「截糊」取款,引起爭議。就算是首次交易的收款用戶,也可以用App直接取款,故引起爭議的付款超連結貌似多餘。
在利用PayMe或支付寶轉賬時,付款人若從「PayMe朋友」或支付寶「朋友列表」一欄選取收款人,輸入了金額及交易密碼後,轉賬會被即時處理,款項會立即存入對方的賬戶且不能取消;付款人亦可選取手機通訊錄聯絡人進行轉賬,在輸入交易金額的同時,付款人亦可選擇「透過WhatsApp過數」或「透過手機短訊過數」,系統即會產生付款超連結,並自動打開付款人與收款對象的WhatsApp或手機短訊私人對話頁面,付款人只需將付款訊息及網頁超連結發送,當收款人按下,系統即會自動打開應用程式並表示轉賬完成,付款人亦可在收款人收款前取消該次交易。
籲避免巨額交易
本報測試後,發現網頁超連結並非收款人領取款項的唯一途徑,以PayMe為例,即使二人不是PayMe朋友,在付款人輸入了交易密碼後,該次交易其實已被系統處理,會即時顯示在收款人PayMe內的「通知」欄,告訴收款人有一筆「待處理」款項,只要收款人按下「收款」鍵,款項便會即時存到收款人的PayMe戶口內,交易亦能順利完成。惟網頁鏈接不能綁定收款對象,變相令第三方有機可乘,能夠「截糊」取得金錢。
無線科技商會執行委員李勁華認為PayMe及支付寶,不似其他轉賬工具,例如轉數快,交易時需多重認證,過程亦較繁複,故推斷「呢個係一個設計上嘅取捨啦,睇你要方便定係高保安」。李認為PayMe設交易額上限,避免巨額交易,將損失減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