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武漢瘟疫令本港首季GDP按年下跌近9%,是有紀錄以來最大的萎縮。香港經濟半停擺、市況蕭條重擊民生,誰之過?歸根究柢是政府當初拒絕限制內地人入境,放棄抵禦疫症南侵,甚至主動開關迎疫,令病毒在社區傳播。且看台灣,一早「封關」,至今生活如常,哪用停工停課?
反觀香港,政府防疫失智兼失職,打壓前線醫護為先,借限聚令等措施為警暴擴權在後,騷擾民間僅餘正常經濟活動。誰令市民冇飯開?是政府。當然還有建制派護航以「政治綁架經濟」,借疫情「攬炒」民生。當政府宣佈可以網上登記領取口罩,市民不禁要問:預算案派一萬元的支票呢?不少基層已手停口停多月,政府仍要市民望穿秋水到8月才派錢,誰欲借民生政策操弄9月的立法會選舉,顯而易見。如此下流施政,可稱為「7.21執政模式」。7.21元朗恐襲,持槍軍裝警落跑,999不接電話,策劃者背後的思維,無非是要市民感到「最後還是要向警察求救」;政府現自製民生危機,同樣亦是要市民感到「求我你先有飯開」。
筆者認為若社區能自救、自主抗疫,即市民團結減少依賴政府,便等於架空政府、顛覆「7.21執政」。因此,港人自救對政府而言就是民生革命。就如黃色經濟圈正正是港人在政治高壓下的互助網絡。警察針對黃店,中聯辦開聲批鬥,當保民生都被視為革命,我們就不得不革命。
革命不一定真槍實彈,對付暴政可以用選票──這就是在9月立法會選舉民主派「35+」的意義。只要民主派於議會過半,便能否決惡法保民生,杜絕政府與建制派一再政治綁架經濟;更可立即實現抗爭者在「煲底除罩相見」的約定,將過往只針對民主派議員動粗的保安撤換,由手足頂替;甚至將一向助紂為虐的立法會秘書長陳維安解僱,聘請民意所屬者取代,因此,議會過半只是手段、只是開始。
香港人能夠在一場不公平的選舉中勝出,本身就是舉世矚目的創舉,北京膽敢推翻選舉結果,必然需要付出沉重代價。即使如此,市民仍可支持十八區區議會正副主席,作為香港人的民意代表向國際發聲,無懼迎接另一階段的抗爭。
何啟明
民協副主席、深水埗區議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