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會批評電視劇帶頭歧視

基金會批評電視劇帶頭歧視

【本報訊】愛滋病(AIDS)1981年出現首宗確診感染個案後,全球聞「滋」色變,不少人將愛滋病毒(HIV)感染者視作異類,極力排斥。雖然社會對愛滋病人的共融程度已有所提高,但仍有誤解和偏見,造成歧視。香港愛滋病基金會總幹事劉燊燊指,有電視劇集橋段帶頭歧視病人,至今仍有醫護人員因缺乏對愛滋病的認識,拒絕診治感染病人。

感染者看牙醫被拒

劉燊燊透露,有HIV感染者看牙醫時被拒諸門外,亦有私營安老院拒收感染的長者。雖然基金會積極辦講座並游說私營安老院接納愛滋病人,但願意讓感染長者入住的院舍寥寥無幾。

她批評主流電視台製作的電視劇集,部份橋段污名化愛滋病,誤導公眾。其中一部以消防及救護為主題的劇集,曾講述女救護員意外被針筒刺中手掌流血,惹起愛滋疑雲,吃飯時刻意使用公筷。她澄清,同枱食飯不會傳染HIV。

另一劇集講述一名男角遭佈局與愛滋女模上床後感染HIV,男主角「權威」地教訓對方指,眼前只得等死或「反正要死,不如報仇」兩個選擇。劉燊燊指這樣將感染HIV形容如世界末日是不妥,「我有合理懷疑佢哋專登」。
■記者蔡少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