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養之道】
悠長假期,令學生身心懶散。日日打機,「夜晚11點未瞓、朝早10點未醒」的日子快將結束。為了迎接6月8日小四至小六,以及6月15日低年級的復課,最好在復課兩周前開始,安排子女重拾生活紀律,改變長假期疏懶壞習慣。兩位小學校長提醒家長,應多讓子女練習防疫禮儀,如學習暫時不分享食物和水,小息時不作劇烈集體遊戲,改以靜態活動為主。
回校在即,家長普遍既開心又擔心。本報邀請兩位小學校長就家長如何準備子女復課提出建議。德信學校校長郭超群表示,孩子適應力強,如果家長能在復課前兩周開始為子女做好生活及心理調適,並引導他們以感恩的心面對復課,這可成為德育上重要一課。
「家長可以透過傾談,讓孩子明白復課到底是怎樣一回事。孩子要明白他們放長假的原因,是疫情嚴重、全世界有很多傷心事、很多人死亡;現在可以重新上學,代表疫情好轉、世界正在康復,藉此讓他們以感恩的心來看復課一事。」郭校長說,長假後的課堂,會重視德育和生命教育,好好引導孩子思考一場瘟疫的啟示,對培養良好品格十分重要。
兩星期前 改夜瞓晏起陋習
中華基督教會全完第二小學校長李德衡表示,曾有研究指出,人類的生理時鐘需要兩星期才能完全調整。因此,家長應及早開展為孩子預備復課的心理工作,並把停課期的「夜瞓晏起」改回「早睡早起」。同時,和子女一起編訂日常時間表,重整每天作息、溫習、運動和玩樂時間,督促按時執行。「如果在復課後才強迫孩子調整作息配合上學,最擔心他們早上勉強起床,回校上半天課,下午回家後要補眠,這就十分不理想。」
兩位校長都認為,家長現已可和子女一起備課,重溫上學期課本,叫子女寫下不明白的內容,待回校請教老師。
另外,別以為經過多個月疫情,孩子都懂得佩戴和處理口罩。郭校長說,若沒有家長督促,很多孩子仍然亂戴口罩,「他們玩的時候會拉低口罩,或不自覺地用手觸摸口罩表面。」李校長亦說,孩子愛用手到處摸,摸完口罩又捽眼,如廁時又愛傾偈,飲水時口罩隨意放在枱上……故家長可預先讓孩子多練習防疫禮儀。
單行桌椅 小息分流如廁
至於防疫物資,兩位校長都認為學生帶回校的物資不宜太多,足夠一天所需即可。郭校長說,該校接受學生帶小型掛頸式空氣淨化機甚至戴手套上課,「對於復課,可能有部份家長仍然擔心而不讓子女回校,這方面我校會體諒。只要有合理理由,校方不會處分不上學的學生。不過,學生即使不上學,但仍然需要做功課。」
另外,郭校長說,該校課室的桌椅將全部改為單行排列,
早會改中央廣播形式,小息於課室進行,並分流學生去洗手間。每個課室備有酒精搓手液及空氣消毒噴霧,老師也會提早於五月下旬回校進行各項預備工作。
他指,復課後老師會避免分組活動,減少同學間小組討論,改為同學直接答老師問題。老師不必急於在復課後追教學進度,反而應以鞏固知識為主,以免為學生帶來壓力,「我們擔心,會有少數不太想讀書的學生,突然出現焦慮表現,例如無精打采、態度厭倦等,學校的輔導會作好準備。」
李校長則表示,長假期留在家中,孩子說話的用語、態度等都沒有太多規範,建議家長在復課前,多提醒子女在校需保持待人接物、遵守紀律的應有態度。復課準備,若家校一齊做,孩子便能更快地進入回校學習狀態。
兩周前生活調整重點:
•
重拾健康飲食,要開始多吃蔬菜。
•
家長應接受自己和孩子都可能出現不安情緒。不想重返學校是正常的,適度紓緩負面情緒,不宜苛責。
•
協助孩子重新訂立學習的目標。
•
共同制定作息時間表,改變遲睡遲起壞習慣。
•
讓孩子練習獨自處理口罩、學懂分辨口罩底面;熟悉消毒程序、洗手、如廁禮儀等。
採訪:譚 暉
攝影:周芝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