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委會報告】
【本報訊】膠鑊鏟價廉且輕巧,是不少家庭必備的廚房用具。消委會測試17款中式膠鑊鏟,五款耐熱測試中出現外觀變形、起泡和物料輕微變色情況。同時,逾半樣本用於烹煮酸性食物及三款在烹煮含酒精食物時,釋出的雜質量超標。另有五款樣本驗出可能令人致癌的物質初級芳香胺(PPA),不符合歐洲標準要求。消委會建議政府參考外國相關廚具規定法規,設立屬於本港的條例。
記者:袁楚雙 張文鈴
消委會測試的17款中式膠鑊鏟售價介乎12至99元,全部有標示耐熱或最高可用溫度由180℃至260℃。消委會測試方法是將樣本的鏟頭浸入保持在200℃的花生油15分鐘,取出及冷卻四小時。結果顯示,五款膠鑊鏟表現未如理想,其中「JMJ」浸入熱油一分鐘內已熱熔變形,與其標示的溫度220℃不符。「GastroMax」和「Suncraft」在測試後出現輕微變形;「意美廚」出現起泡情況;「Daiso」則鏟頭物料輕微變色。
八款浸醋酸釋雜質
檢測發現,「Circulon Elite」、「EZ Cook」、「Tefal」、「Chef's Favor」及「意美廚」檢出的初級芳香胺(PAA)超出歐洲標準規限,含量由0.02至9.7mg/kg,當中「意美廚」 所檢出的PAA最高。PAA被國際癌病研究組織(IARC)定為可能令人類患癌的物質(2B級別),或可透過廚具等遷移至食物,長期攝入或有潛在健康風險,歐洲早於2011年修訂與食物接觸法規EU10/2011,將PAA限值訂為不可檢出。
消委會又測試將各樣本浸泡於不同溶液中,以模擬烹煮不同食物時,膠鑊鏟的雜質釋出量。當中八款在模擬烹煮酸性食物的測試,經浸泡於3%醋酸時的雜質釋出量,高於歐洲的10mg/d㎡標準規限,釋出量最高為「意美廚」,達120mg/d㎡,超出標準限值11倍。在模擬烹煮含酒精食物的測試中,在浸泡於10%乙醇時的雜質釋出量,三款高出歐洲10mg/d㎡標準,釋出量最高為「Tefal」,達14mg/d㎡。意美廚代理商回應稱產品通過廠方耐熱測試及符合美國FDA對尼龍產品的相關要求。
Ikea評分高最便宜
消委會總幹事黃鳳嫺認為,產品在熱油測試不夠一分鐘已熔,安全程度絕對有問題;又指膠鑊鏟在酒精和酸醋測試中,雜質釋出量超出標準上限,表現不理想,建議消費者小心使用或者改用另一個鑊鏟。
檢測耐熱程度、雜質及PAA釋出量評分較佳的有「Ikea」、「Fackleman」、「Suncraft」Bonchette及「Stoha」,總評達四星半,當中「Ikea」只售24.9元,最為便宜。消委會建議市民如需油炸或在加熱過程中長時間攪拌食物,應使用較環保的木鑊鏟或竹鑊鏟。但竹木鑊如有尖位仍可能刮花鑊,物料亦較難乾易發霉,最重要是清洗乾淨、晾乾才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