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家辦公 商業區消費減阻復蘇

留家辦公 商業區消費減阻復蘇

一場武漢肺炎危機令全球大小企業推行在家工作措施以減少社交距離防疫。即使疫情放緩及經濟活動陸續恢復,在家工作可能成為新常態,商業區人流減少,甚至改寫區內經濟生態。

或從此改寫經濟生態

以美國紐約市曼哈頓為例,三大銀行巴克萊、摩根士丹利及摩根大通是市內經濟支柱,僱用逾兩萬名員工,合共租用佔地逾1,000萬平方呎辦公室,但高層紛紛有維持在家工作的打算。巴克萊行政總裁斯塔利稱,將7,000人安排在同一建築物的觀念或成過去,正在研究最合適的遙距工作方式;摩根士丹利行政總裁高聞稱,公司證明毋須生態足迹也能營運;摩通正審視有多少員工獲准回辦公室。

在家工作避免公共衞生風險,更可省卻曼哈頓天價辦公室租金,然而區內經濟生態或從此改寫,因商業區人流帶動附近交通、食肆及商店等經濟活動。另外,房地產稅貢獻紐約近三分一收入,支付警察薪金、收垃圾和修路等基本服務開支,稅收減少將引發市政府財政危機,或阻礙經濟復蘇,並造成惡性循環。

影響已開始在曼哈頓唐人街浮現,當地餐廳和商店主要靠金融區及附近法院和市政大廈的員工光顧,疫情令生意大不如前。54歲的李先生是區內兩座混合用途大廈的業主之一,有三個租戶,其中一戶化妝品店1月起已欠租,經營餐廳的兩戶也無力交本月租金,他也不知如何支付7月到期的25萬美元(195萬港元)物業稅。
美國《紐約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