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政府早前公佈研究36公頃棕地發展公營房屋,被批評嚴重低估棕地潛力。過去多次提出大力發展棕地的本土研究社稱,除了政府建議的八個選址,新界區亦有多處規模大的棕地群,具有交通基建等條件,惟一直未被納入研究。有環保團體批評政府在發展時欠缺整全規劃,只會令棕地破壞蔓延至更多鄉郊地區。
發展局公佈全港約有1,414公頃有作業的棕地,扣除已納入新發展區的棕地後,仍有約700公頃可探討發展潛力,將分階段研究當中450公頃,而首階段檢視的160公頃已完成,卻只劃出36公頃棕地作進一步研究。
合條件土地未納研究
本研社稱,若以較接近交通基建、面積較大等條件進行篩選,新界仍有大量合乎條件的棕地可優先發展,如房委會朗邊公屋項目附近、元朗公園以南位置便有約四萬平方米棕地,可與朗邊公屋一至二期合併發展;新地於山貝村以象徵式租金租出近三萬平方米地作建「同心村」過渡性房屋項目,提供1,600個單位,該用地剛好被多幅棕地群包圍,接近交通基建,亦適合收地發展。
綠色和平資深項目主任朱江稱,香港的棕地「亂象」持續多年,部份被改作非法的電子垃圾拆解場等,流出的污染物嚴重影響附近農地或地下水,環團一直希望政府設整全棕地政策,他批評政府「呢度收一部份、嗰度收一部份」,未能在同一區整合棕地作業及做好安置,擔心只會令棕地作業進一步蔓延至更偏遠的鄉郊地方,更多農地、郊野公園受影響。他亦關心政府一旦在新界揀選細規模用地發展公營房屋,為增加供應而建成30至40層高的公營房屋大廈,「新界有好多唔同嘅山脊線,唔應該受到高樓大廈而影響。」
■記者鍾雅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