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鄭詭辯:處理通識非「整頓」

林鄭詭辯:處理通識非「整頓」

【本報訊】特首林鄭月娥日前在《大公報》專訪中,聲言教育不能成為「無掩雞籠」,預告今年內會公佈通識科的前景,被視為整頓教育界的前奏。惟林鄭昨見傳媒時,卻大玩語言藝術,強調在專訪無用「整頓」兩字,只說了會「處理」通識科。教育界立法會議員認為,林鄭用字表面似降溫,但打壓之風在過去半年已一浪接一浪撲向教師,「整頓」的威脅仍未能釋除。

林鄭昨日開行會前見傳媒,首個問題就被問到,專訪中所謂的「有人有心在校園散播一些歪理」,到底有甚麼實質證據?整頓教育界的具體方向又是如何?林鄭表示自己在訪問中承諾今年講清楚如何「處理」通識科前景,強調無用到「整頓」二字,「希望新聞界傳媒朋友以事實為根據,『整頓』及『處理』係兩個好唔同字眼。」

林鄭月娥

自稱「唔怕人哋點批評」

林鄭無再提「無掩雞籠」、「滲入」或「荼毒」等強烈字眼,她稱通識科的前景要視乎通識教育專責小組提交的報告,教育局會向她提出如何回應有關專組小組意見。林鄭自稱「去到一個地步唔怕人哋點批評或抹黑」,又指自己對教育承擔及熱誠有目共睹。

教育界立法會議員葉建源認為,林鄭可能在專訪出街後,感到業界有強烈反彈,用字明顯小心,似想淡化事件,但他坦言教育界在過去半年承受大規模打壓,「一浪接一浪,好感受到」,包括有人將教師在facebook的私人言論截圖、針對教師的教材,向教育局投訴。他擔心打壓之風會令教師自我審查,影響教學質素。他又認為通識科有助學生思考,具特別價值,政府將年輕人上街怪罪於通識科,說法不公道。
■記者歐陽聯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