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由Justice Centre Hong Kong及歐洲聯盟駐港澳辦事處舉辦的「香港人權藝術獎2020」昨日公佈得獎名單,多件作品都以過去一年反修例運動港人面對的人權狀況為題材。其中名為《Hong Kong Symposium 2019》的得獎作品受到警察催淚彈放題啟發,展示警暴造成的悲劇。
得獎者:想向國際展示香港
袁錦華(Magus)作品《Hong Kong Symposium 2019》從33件入圍作品中突圍勝出,看起來似是古典靜物素描油畫,卻是一件攝影作品。作品緣起於一個「日日TG放題」的玩笑,桌布上放置着各式各樣的催淚彈及彈殼,「飯桌上只剩TG放題呢個話題」。老人、動植物因催淚彈而死,他以枯萎的花枝插在催淚彈殼內作暗示,構圖更是模仿巴洛克時期暗喻死亡的油畫。
作品發佈之日,正是理大圍城之時,Magus回想抗爭者青澀的眼神,淚水按捺不住,「好自責,點解青年人喺裏面連食都唔夠我仲坐喺床上,第二日去返工?」他用盡一切力量想把香港發生的事向國際社會展示,把作品發到不同的海外比賽。
作品最終得獎讓他更感慨,「日常生活唔似比賽,我哋冇任何讓步嘅空間,700萬人都會一齊輸晒」。3.5萬元的獎金,他正考慮捐出部份到協助抗爭者的團體。
亞軍則由古本森(Benson)的錄像作品《罪夢犯》獲得,兩分鐘的短片,首段由主觀鏡帶領,在暗黑的走廊中移動,繼而進入大閘及大門,旁白則是一段關於「罪夢法例」的新聞報道,「短片預設喺一個唔想看見嘅未來,追求夢想變成罪行,當權者覺得青年人會拖垮建設,而呢條法例好含糊,好多灰色地帶,隨時會被人拘捕」。
那個主觀鏡頭,就如執法者,一步又一步地行近你的家門,而門後發生的事,就由觀眾自己想像,短片攝於去年7月,儼如預言,「現實比藝術創作更荒謬,其實唔使估,用常識判斷就知道只會係越來越差,歷史只係不斷重複」。短片後半部份拍攝着不同的藝術家,在望向鏡頭的剎那被消失掉。作為創作人,他承認自己的作品很負面,「但我係積極嘅悲觀主義者,既然預視到未來係咁黑,香港人應該點做?」
香港人權藝術獎2013年創立,得獎作品即日起至6月6日於歌德藝廊展出。
■記者梁嘉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