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沙中綫調查委員會聆訊由最初紅磡站剪短鋼筋造假、總承建商擅改圖則、港鐵及政府監督不力等問題,延伸至大量施工紀錄缺失、車站連接隧道出現施工問題,過程長達一年半。但事件未因報告發表而落幕,揭發事件的中科興業董事潘焯鴻認為,委員會在聆訊中有多項做法引起爭議,涉嫌越權,將會提出司法覆核。
本報2018年5月披露,紅磡站擴建月台連續牆約5,000個螺絲帽移位、破損或內部被石屎填封,無法與鋼筋接駁扭緊,惟承建商禮頓未有按正常途徑更換問題螺絲帽,更懷疑安排工人將鋼筋剪短偽裝成功接駁。
中期報告裁定結構安全
政府2018年6月宣佈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由前終審法院非常任法官夏正民擔任主席,主要調查紅磡站擴建連續牆、月台層板扎鐵等工程的事實和情況,檢討港鐵及政府監督制度。聆訊初期,政府、中科、禮頓及港鐵等各方就「是否有人剪鋼筋」、「被剪鋼筋數量多少」等問題激烈爭辯,惟隨着開鑿石屎檢測結果公佈,鐵證呈現公眾眼前,爭議點轉移至「不合格的鋼筋接駁是否安全」。
去年1月政府自爆紅磡站連接隧道同樣有鋼筋接駁問題,大批施工紀錄文件離奇失蹤,遂宣佈擴大調查委員會職權範圍,展開第二階段聆訊。委員會須就第一階段聆訊提交中期報告,完成第二階段聆訊後,2020年3月底再遞交最後報告。
去年3月,調查聆訊仍未結束、開鑿層板石屎檢測以至專家的結構分析仍未完成之際,中期報告卻率先裁定車站結構安全,毋須重建或加固,認為剪鋼筋是個別事件、問題鋼筋數量少之又少。
中科興業董事潘焯鴻認為,委員會職權範圍列明要調查工程事實和情況,再查明工程是否按合約法規進行,惟委員會在第二階段聆訊限制專家毋須研究工程是否符合法規,更在中期報告裁定車站結構安全,涉僭越職權。潘退出聆訊並發起眾籌,將會提出司法覆核。
■記者梁御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