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圈再出發 傳媒工作者 - 林海

豬圈再出發 
傳媒工作者 - 林海

上周二,由兩位前任特首牽頭、超過千多名建制政商人士「共同發起」的香港再出發大聯盟宣佈成立,聯盟開宗明義要捍衞一國兩制、守護法治、拒絕「攬炒」,又籲請所有港人「同心」再出發。類似的說詞,港人絕不陌生,由2012年梁振英的競選口號「齊心」,到2017年林鄭的「同行」,建制陣營一再對港人打出「團結牌」、「穩定牌」,然而效果卻一如泥牛入海,此次繼續故技重施,只是更顯得建制陣營黔驢技窮而已。

看看當天台上的兩位總召集人,一個是任內引發當時香港罕見的50萬人大示威的老懵董,另一個是任內引發佔中抗爭、催生港獨思想的狼英,有如此「佳績」,任何腦子正常的人,都不會指望他們可以團結港人支持政府和建制。事實是恰恰相反,他倆過往最大的功績就是成功團結港人反對建制,單是這一點,由二人掛帥的大聯盟對港人講「同心再出發」,結果必然是失敗收場。

有輿論認為大聯盟是為9月立法會選舉造勢的建制統戰工具,這固然是其外在功用之一,然而此等低劣的統戰技巧、反效果的領頭人選,又不禁令人懷疑,究竟大聯盟的幕後操縱力量是真的想挽回香港民心還是別有所圖?畢竟在極左思維上腦的人眼中,「破罐子破摔」,乘機「引蛇出洞」再將反對勢力全面肅清,然後在焦土之上建立一套全新的秩序,也是解決問題的方法之一,中共祖師毛澤東即極善此道。至於平民百姓乃至國家整體的損失,對只着眼個人權位穩固的專政者來說根本不值一提。

建制各懷鬼胎 為攬炒做準備

幕後操盤者有操盤者的盤算,站到台前的鷹犬也有鷹犬的考量,而香港枱面那一幫建制鷹犬的考量,則當然不是「國家好,香港好」一類的理想追求,而是赤裸裸的各種政經利益。香港建制陣營過去十多年受惠於各種政策傾斜利益輸送枱底交易,猶如被圈養多時的動物一樣,已漸失競爭力,因此在港人眼中是質素一個比一個低,能力一個比一個廢。若然此時要他們「重回野外」,跟着一套不偏不倚的競爭法則生存,則必然會被淘汰,或至少得益大不如前。

因此,當普遍港人認為應該拆毀這個製造不公的豬圈時,是這群滿肚餿水的豬率先跳出來捍衞豬圈的每一道欄柵。對他們來說,假如未來形勢發展一如以往,則他們的利益得以確保;假如形勢有變,他們得罪人多也不可能倒戈,則更要在失勢之前加大力度表忠,以搜刮盡每一點利益,然後在終局來臨之前揚長而去。或許所謂的「香港再出發」,一眾發起人及其親屬最終目的地會是英美澳紐加,畢竟連愛國特首的兩位寶貝兒子,此刻也是身在海外。

面對香港未來極不穩定的局面,建制陣營表面上聲嘶力竭反對「攬炒」,暗地裏則各懷鬼胎為「攬炒」來臨做着各種準備。對於沒有多少退路的抗爭陣營來說,「我要攬炒」不只是句口號,而是未來每個人都可能要面對的現實,因此更要為所有可能發生的局面作好準備。畢竟「攬炒」的構思建基於「置之死地而後生」,若然最後只是「置之死地而不生」,那「攬炒」就失去意義。而如何能確保抗爭陣營可以成功捱過前方的風浪活下去,則是所有同路人都需要認真思考的大哉問。
林海
傳媒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