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味重嚐】
清明已過,5月未盡,這段日子是青梅的當造期,近年大家興起買日本產青梅浸酒,其實除了浸酒,也可以醃鹹酸梅、做梅子醬,甚至自製梅子汽酒,延續酸酸甜甜的春夏滋味。
高價日本梅當造的時節未到,現時一般香港市面買到的青梅,都是從廣東、福建、潮州等地區運來,這些地方氣候溫和,雨水充足,故盛產青梅。
新鮮青梅採摘下來,顏色青翠,果皮光滑,果肉圓渾,皮薄,酸度適中。用指頭揑一下,質地實淨,不會滲出汁液。新鮮健全的青梅蒂頭完整,若蒂頭腐爛,可能果肉已有蟲蛀掉,果皮有凹孔,是曾被蟲蛀,最好篩走不要。
由於青梅易快熟變黃,舊日農村祖輩深知大自然的規律,口味跟時令作物不謀而合,都會自家醃青梅保存,醃好的梅就一年四季都可以吃。但現在吃鹹酸梅口癮尚在,手藝卻失傳,已經很少人懂醃梅,就得仰賴仍擁有技術的人。長沙灣傳統醬料舖「周記醬料」,老闆周長醃鹹酸梅六十多年,現在由兒子周浩濤接手做。
每夏這時,周浩濤見青梅收成,便以布覆蓋,待三數日,讓梅子色轉黃開始熟,就倒進缸裏面,接着逐層逐層鹽蓋上去,然後封蓋,放置7至10天。為免醃梅苦澀,之後會再從舊缸舀出梅子,濾走水份,放進另一缸中,重新撒少許鹽。同樣密封,這次要待上至少一年,就變成鹹酸梅了。
承父手藝 回憶的酸梅醬
他最初接手店子,第一次做酸梅醬就失敗了。因他那時一邊聽歌一邊炒醬,分了心!忘記攪動鑊中的醬,燒焦醬底,全部要棄掉!「起初做醬覺得很厭惡,但想到爸爸做了六十多年,我沒理由放棄這門手藝,他一直教我,我就堅持繼續做到現在!」周浩濤笑說。
做酸梅醬,第一步是將鹹酸梅搓爛,然後放入銅鑊煮,因為銅鑊傳熱能力好,鑊裏的每一個部份火力都平均。起火煮酸梅醬,要不斷攪動,否則就會燒焦。接着他將醋、糖倒進那些酸梅肉攪均勻,讓味道慢慢煮出來,但這時不可以走開,攪着攪着,十多分鐘都要維持這動作。白醋煮沸時會很刺鼻,他就煮得很辛苦!
最後下生粉,煮成醬般的稠狀,酸梅醬就完成。正宗的酸梅醬是連核的,醬滑溜,既酸且甜,梅子的香味濃郁。
梅子醬可以煮很多菜,放在排骨上面蒸,就是香氣撲鼻的梅子排骨。跟生薑將鴨同燜,可煮成冰梅鴨。還有用青瓜、茶瓜、蕎頭做的五柳汁來煮五柳魚,十分醒胃。
小時候爸爸曾煮過五柳魚給他吃,那時他媽媽買一條桂花魚回家,爸爸就這樣煮五柳魚出來。他第一次吃,就覺得很美味。「我最喜歡食五柳魚,所以之後我也從爸爸學懂得煮。我跟爸爸感情一直都很好!」他回憶中的酸梅醬,每一口都帶着清新溫馨。
一年一造 梅酒杏香誘人
保存青梅,除了鹽醃,還可以酒漬。錦田「一對手農舍」的女農夫梁家寶,年年這時都會浸梅子酒,她是個浸漬能手。「浸梅子酒,我就喜歡用三蒸酒,酒精濃度有38至42度,高濃度可將梅核裏最重要的苷萃取出來。」梁家寶侃侃而談。
做好梅子酒,就放在一個陰暗的地方,梅子酒浸約半年,就可以飲用了。梅子本身酸澀難嚥,但經過時日洗禮,酒會引出誘人的果香,有一種梅核的杏香味,味道醇,她特別喜歡。「因為是我自己做,好像我做了好事情,特意留給自己,對自己好。一年只得浸一次,飲完就沒有,要飲又要等明年有梅子時再做。」
梅子酒喝清光,為了解饞,於是便用浸梅子酒剩下的漬梅來做汽酒。「因為幾粒梅子就可做一大罌汽酒,梅子汽酒可以好大量地做呀!」
做梅子汽酒先以糖和酵母攪勻,酵母會發酵產生氣體。所以一定要用有彈性的樽,例如塑膠樽,將糖、酵母和搗碎的漬梅子注入膠樽大約九成滿,留一點空間,使發酵時能夠容納膨脹的氣體。為防止骯髒,蓋上樽蓋,但又不能關閉,讓發酵釋放的氣體可以溜走出去。放室溫,令酵母自然地發酵。放一晚,到第二天早上放入雪櫃,主要是停止發酵,而且雪過冰冰涼涼更好飲。
「坊間出售的汽酒有很多色素、防腐劑、糖精,對人體健康不好。我自己做的梅子汽酒,無添加,一定健康,很安全!而且它在轉化過程中會產生另一種味道,梅子汽酒不但是本身在樹上摘來的青梅味,它還有些甜味,有些酒香,亦有梅子的香味。」
梁家寶覺得梅子汽酒特別適合女性飲用,她亦會與家人分享,有時過時過節,就會與丈夫、兄弟姊妹一起飲,一家人齊齊整整,以自家製梅子汽酒為節日乾杯!
周記醬料
深水埗元州街413號地下
一對手農舍
元朗錦田大江埔村99號
採訪︰賀詩家
攝影:洪輝進、張洛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