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老人家說要帶領港人再出發,先不說有多少人會認真聽他們說,但很多人必會問:「你們要帶領港人去哪裏?」這些人還是活在過去,總是緬懷香港以前的美好,不是要帶領港人向前走,而是希望香港倒退回十數年前。但大家要想想,那個是甚麼樣的香港?
即使要回望,這批人回望得也不夠遠。香港經濟起飛並邁進現代法治社會,是在上世紀70年代。那時候的香港雖未有民主,但有各種自由。在80年代,香港迎來第一個黃金時代。這個充滿機會、創意及活力的黃金時代,並不是由甚麼年長的政治領袖或社會賢達去帶領出發去建起來的,而是由當時年輕一代,自發自主地尋找每一個空間,打破上一代人定下的禁忌,努力開拓,運用無限創意,才為香港奠下以後幾十年現代發展的基礎。中國也是借助香港的黃金時代才達現在的水平。
這群老人家要把香港帶回去的,卻不是那個時代,而是後一點的時候,就是當一些本地財團利用由地產市場所賺到的大量資本,蠶食香港各行各業,造成大財團壟斷。這些本地財團只着眼於快速賺取巨利的金融投資,缺乏長遠的投資視野,使香港產業變得單一化。不少人亦選擇坐上中國急速增長的便車,離棄有利於香港自身發展的本土產業,以致香港極度依靠內地經濟,結果在政治上也得向內地傾斜,失卻港人本應有的自主意識。近年內地資本大舉侵佔香港已變得脆弱的市場,令本地財團也得靠邊站,致使他們也後悔莫及。
因此,一些港人在主權移交後的20多年,不斷努力喚醒大家,不能再坐以待斃,必須起來取回港人自主的權利。經一波接一波的社會運動,終在2019年的反送中運動中,除了街頭抗爭、議會抗爭及聯繫國際社會外,開拓了一條全新的戰線,就是黃色經濟圈。
黃色經濟圈逆境自強
香港現在的處境有點像回到上世紀的70年代,那時候香港的總人口是400多萬。若香港現在人口的黃藍比例是六四比的話,那麼黃色經濟圈的人口總數就是400多萬,與70年代差不多。從不同調查顯示,黃色人口大多數是高學歷與年輕,故這組成甚至比70年代時更有利於發展。只要香港的黃色人口擁抱共同信念,在經濟生活以至其他生活層面,都能以普世價值為基礎,我們絕對有能力創造出比70年代更光輝的黃金時代,因這時代的港人,比那時候更多元及多變,亦對民主、法治、自由、人權有更強執着。
黃色經濟圈是以政治信念為經,以經濟活動為緯,故影響力不止在經濟層面,更會滲透至生活的各個方面,政治層面的影響會比街頭運動更深及更持續,因每個人每時每刻都可透過黃色經濟圈參與及支援抗爭。在老人家說要再出發前,我們實際上早已在香港出發了。正因當權者及既得利益者已感到黃色經濟圈的威力,故才發動輿論指這是「經濟攬炒」。
港人參與黃色經濟圈,只是行使他們的消費權。消費權包括了產權及自由訂立合約的權利,二者都是資本主義的根本權利。因此,港人建構黃色經濟圈,只是體現《基本法》所保障的資本主義制度。再且,西方國家正計劃去中國化,也是說這些國家亦在建立起一個國際性的黃色經濟圈。香港的黃色經濟圈正好與它連結上,故是生機處處。
黃色經濟圈絕對不是「經濟攬炒」,是這一代香港年輕人,承繼上一代的創新及開拓精神,在逆境中為香港中尋找新出路。我們不是向後望,而是向前走。或許在這過程中,香港還得經過火的洗煉,但浴火重生後,港人必能煉得更堅強,能應對內地及世界風譎雲詭的局勢。
戴耀廷